手针配伍体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2018-12-24 10:05王辉刘胜海王海风杨立东孙毅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失眠临床效果

王辉 刘胜海 王海风 杨立东 孙毅娜

[摘要]目的 评价手针配伍体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手针配伍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佐匹克隆及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随访 6个月无复发。结论 手针配伍体针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针;失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9(c)-0061-04

Clinical effect of insomnia treated with h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WANG Hui1 LIU Sheng-hai2 WANG Hai-feng3 YANG Li-dong1 SUN Yi-na2

1.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aiya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Haiyang 2651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aiya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Haiyang 2651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aiya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Haiyang 26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somnia treated with h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92 cases patients of insomniac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double-blind distribution,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insomnia were given h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the treatment, group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zopiclone and oryzanol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7.8%, higher than 80.4%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ur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without relapse. Conclusion H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has obvious effect on insomnia 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an ideal treatment method 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Hand acupuncture; Insomnia; Clinical effect

失眠症属睡眠障碍性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全球约有1/3的成年人患有轻至重度的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当中,有失眠主诉的占20%~30%,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为30%~35%。相关研究对美国的洛杉矶地区随机抽样调查了1006户家族,结果显示,18岁以上人群中,失眠的患病率为32.2%(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分别为14.4%、22.9%、13.8%),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失眠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65岁)接近50%[1]。国内也是如此,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情绪紧张度增加;夜生活增多,睡眠長期不规律,致使睡眠不足、质量下降成为普遍现象。失眠症既危害个人,又祸及社会。因此,如何合理的治疗失眠症患者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提高有效率、减轻毒副作用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手针疗法配伍传统体针配穴治疗失眠症,与常规西药佐匹克隆及谷维素等药物治疗对照,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心理科及针灸科门诊、住院治疗的92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男1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7±8.2)岁;平均病程(5.9±3.3)年。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9.1±7.9)岁;平均病程(6.2±3.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制定:①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一部分精神障碍症状,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编制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即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5 h。②有反复发作史。

分级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①轻度:睡眠时常觉醒或睡眠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②中度:睡眠不足4 h,但能坚持工作:③重度:彻夜不眠,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本次病程在0.1~10年之间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在此次研究前1周内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或药物依赖;④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⑤晕针等其他不能耐受针刺治疗的情况;⑥因各种原因,未完成规定疗程,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4方法

治疗组采用手针配伍体针治疗。主穴:手针心、小肠、肾;配穴:神门、百会。操作方法:用75%酒精作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0号(0.32 mm)0.5~1.0寸(15~25 mm)毫针针刺相应穴位,因针灸的治疗效果具有特殊的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不采用常规的中医辩证分型,而是直接根据病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时间:每日下午酉时左右。得气后留针30 min,其间行针1~2次,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间隔3 d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为保证疗效,所有的病例由同一名针灸临床医师施术。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佐匹克隆及谷维素治疗。 给予佐匹克隆(齐鲁制药,批号:H10980163)7.5 mg,临睡时服用;谷维素20 mg(仁和堂药业,批号:H3702 1526),3次/d,连续口服20 d。随访观察6个月。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调查采用问卷结构,将各方面作为具体单元表格,调查表的填写由临床心理科及针灸科临床医师统一培训后采取面对面的沟通,严格按照标准填写调查问卷,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由两科主任共同审核完成。同时由于失眠症的特殊性,涉及被调查者症状或主观感受时,可由患者自行填写补充,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深度增加至6 h,有时<6 h,但自觉症状减轻);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3.1失眠症治疗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症人群越来越多,对人们和社会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早在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4亿人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失眠,约占人群总数的32%。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6个城市的普通人群调查显示,成年人在调查前12个月以内的失眠患病率为57%,其中有53%的患者失眠症状已经超过1年,9%的患者日常职业功能受到了影响。长期失眠可以引起许多生理危害,出现许多相关的并发症,如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脏、呼吸、血管、神经、肾脏、胃肠、肝脏、代谢、内分泌和性功能障碍等多方面的疾病,也会影响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还可造成许多社会性危害。据美国统计,每年大约有45%的车祸和50%的工伤事故,都是由于睡眠障碍性疾病所造成的。其中,在驾驶员开车时因打瞌睡引起的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与驾驶员开车时不打瞌睡引起的交通事故相比要高出3倍以上。另外,30%~55%的意外事故也与失眠相关,如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都与操作人员的严重睡眠不足有关。目前西医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催眠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BZD)和非苯二氮卓类两大类(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但存在依赖性强,副作用大等不足。 尤其是老年性失眠患者,由于年龄高,基础疾病多,临床用药禁忌证多,故单用药物往往起不到预期的疗效[4]。

3.2中医针灸治疗现状

失眠症中医传统称为“不寐”,在古代书籍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亦有称为“不得卧”者。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如《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记载:“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5]。《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则对针灸调整阴阳的机理做了阐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全形于气,使神内藏”[5],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主要通过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接肢节,虽然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思虑过度,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但均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心神脑窍而导致失眠,而针灸恰能通過经络系统的双向、远近程作用调合阴阳、镇静安神。目前,针灸临床治疗失眠也主要从治神[6]入手,往往以心、脑、神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一为治心之神,一为调脑之神。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症所产生的效果是可靠的、确切的,且操作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这些优势都是西医不能比拟的[7]。国外在起始阶段,针灸治疗失眠症并不受欢迎,主要由于针灸治疗在国外无任何生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较少,国外医疗人员认为该种物理疗法并不安全。但在长期探索后,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不会对失眠症患者造成副作用。据文献报道,1998年对针灸疗法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显示,55 291例患者中仅有6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临床表现轻,未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其不良反应主要由忘记拔针、轻微灼伤等因素引起。因此,针灸治疗失眠症安全性得到肯定,越来越多的失眠症患者选择针灸治疗[8]。相比较而言,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报道较多,主要以体针、穴位注射、针刺联合拔罐、针灸联合艾灸等方式为主[9],根据针具、部位、方式的不同,采用皮肤针浅针疗法、头针治疗、耳针治疗、腹针治疗[10]、电针、梅花针、皮内针、扁针、杵针[11]、温针、灸法[12]等方法进行治疗。取穴方法主要分为辨证取穴、特定取穴、子午流注取穴三种,其中辨证取穴属于最主要的治疗方式[13]。有医者按照经络辨证论治;有以中医脑髓学为基本依据,使用调理隋海的方式;还有医者对膀胱经五脏俞穴进行调解,使五脏神志得到调理进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14]等。如任莉莎[15]运用“弱针感”法治疗30例失眠患者,有效率为96.7%;魏停等[16]临床收集60例失眠患者,采用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与口服西药地西泮作对比研究,治疗组有效率达 90%;宗金红[17]运用腹针(腹针标准取穴)治疗45例失眠患者,总有效率82.2%;程秀宇[18]运用头部针刺治疗失眠患者 124例,取百会、四神聪、印堂、上星、神庭、头临泣,其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2%;高淑芳等[19]用耳穴埋植掀针和艾司唑仑片口服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杨赟璐等[20]通过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40 例心肾不交失眠患者,疗效显著;陈红等[21]将90 例老年失眠症患者分为腹针组、中药药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组,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相近。

3.3手针治疗研究进展

手针治疗失眠症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手针治疗失眠症也是根据《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5],故手为上肢之末端,为手三阴、三阳经络气血交会联系之处,也是经脉之气生发、布散之处。其中经脉循行中“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出小指桡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始于手小指外侧的末端,……折返入耳中。……行至内眼角。说明手指末端主要通过心和小肠经经络下连心胸,上通脑窍。而且取手部的穴位治疗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而形成的根节理论早已有之,如《黄帝内经·灵枢·动输》云:“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5],从神经系统的功能来看,肢体远端是肢体功能最灵活、感觉最敏锐的部位,其神经反射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就愈活跃和广泛,所以疗效必然高。手针法包括手指指腹与手掌分属不同的内脏与腑两种方法,成人主要用手指对应内脏法[22],运用手针疗法,针刺手部的心、小肠穴两个特定穴位,配合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直达病位,同时激发阴阳经之经气,双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另外,在五脏关系中心肾比较特殊,心火与肾水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调整阴阳、精血的动态平衡极其重要,取手针中的肾穴可稳固心神平衡、调其根本。同时,督脉入络于脑,总督一身之阳气,配穴中的百会是督脉经穴,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过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阴阳平衡起重要作用,具滋阴潜阳,安神定志之功。从最后效果来看治疗组手针组临床痊愈30例(65.2%),高于对照组的10例(21.7%),手针组总有效率为97.8%,也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针配伍体针确实有效。同时考虑到以上诸多中医药的针灸治疗法很多是基于自身多年的行医经验,方式取穴以及中医用药上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不能进行一般性推广,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上存在不足[23]。因此本研究的选穴避免了复杂的辩证取穴,手法也只是采用常用的虚实补泻及平补平泻,部位也均选在手部和头部,无需更衣取穴。在6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超过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手针为主配伍体穴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方法简便、可依从性强、无副作用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牛克珍,孙艳慧,姜东升,等.睡眠与心身健康[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3:11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4]魏苗苗,阮继源.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2018,15(1):77.

[5]元阳真人上古.黄帝内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43.

[6]王艳君.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43例-燕赵高氏针法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38-40.

[7]吴建丽,姜凡,于杰,等.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概况[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1379—1381.

[8]孟佳佳.探究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2016, 10(3):293.

[9]李淑兰,姚冬梅.针灸联合共情护理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194-196.

[10]单醒瑜,何小妹,刘洁文.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03-105.

[11]胡瑞先,赵华.近十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J].新疆中医药,2016,34(3):95-96.

[12]王乐琴.近年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及思考[J].中华医学,2018,10(3):80-81.

[13]付玉.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7,5(10):137-138.

[15]任莉莎.“弱针感”法治疗失眠30例[J].河南中医,2016, 36(3):527-528.

[16]魏停,马睿杰,季明,等.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0):755.

[17]宗金红.腹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与祖医学,2016,20(33):4704-4705.

[18]程秀宇.头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5,13(2):71-72.

[19]高淑芳,罗昱群.耳穴埋植欺针干预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2):94-95.

[20]杨赟璐,刘智斌.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6,36(5):52-53.

[21]陈红,陈小刚,张婷婷,等.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7(8):65-67.

[22]尹真.针灸心法浅谈[M]三河: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124.

[23]杨勇.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综述[J].现代养生,2016,(4):180.

(收稿日期:2018-06-26 本文編辑:闫 佩)

猜你喜欢
失眠临床效果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