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学生“获得感”的提升,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分析了学生课堂“获得感”提升的理论支撑,重点阐述了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结合问题设置、重视学生课堂体验这些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获得感”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感”
引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获得感”的概念,强调了要然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在教育领域,对于学生“获得感”的提升也随之成为了相关教师关注的重点。对于农村教师来说,通过对课堂进行调整与优化,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能够实现学生“获得感”的提升,使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农村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获得感”提升的策略进行探究,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一、学生课堂“获得感”提升的理论支撑分析
在利用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整来完成对学生“获得感”提升的工作中,相关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只有找准路径与方向,利用相应的理念作为支撑,才能够实现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笔者认为,学生课堂“获得感”提升的理论支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问题共振。就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大量存在着使用“多教少问”的方式展开实际教学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方式占据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也降低了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1]。而在问题共振中,强调了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对于问题的地位进行了突出,重点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第二,合作共赢。当问题提出后,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实现对学生“获得感”的提升。在原有的教学中,相关教师更多的使用了问题讲解的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的培养。第三,未来共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设备,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二、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获得感”提升的策略探究
(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
想要实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获得感”进行题提升,相关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个性化需求等进行充分的尊重。在这一阶段,相关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存在感进行重点的关注。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实现。
第二,相关教师还要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存在感进行尊重。教师要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差异性问题等进行重点的关注,坚持“问题源于学生的”原则,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完成整个流程的课堂教学[2]。
第三,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相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展开分层教学任务的设置,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并结合展示平台的提供,让学生的特质能够在课堂中得到展示与发展。
(二)结合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多维能力
结合上述的分析能够发现,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问题的设置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完成对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实际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提升学生的“获得感”的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进行培养。例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情境设置+问题提出”的方式展开教学,列出诸如“大白菜0.29元一斤,有一位顾客买了32斤白菜,一共要收多少钱?”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回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该问题一共有多少种计算的方法、都是如何进行计算的等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结合班级范围的分享与讨论,能够让学生完成自我问题生成与解决,实现了对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三)重視学生课堂体验,提升学生情感素养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进行提升,相关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堂体验进行重点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起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平台,完成个性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结果展示、个性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知识竞赛等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进行提升。通过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结合问题设置、重视学生课堂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多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升了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龙宝新.获得感:重建优质教学的内涵[J].教育科学论坛,2017(32):9-11.
[2]龙宝新.构筑学生有“获得感”的课堂[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4):86-87.
作者简介:
张艳灵,女,(1987-),籍贯到市(河南永城),民族(汉),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