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嫣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耕耘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高尚品德。
对于学生来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便是一种耕耘。对于服务人民的工作人员来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耕耘。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不断探索、实践、发现,发明出造福人类的产品,也是在耕耘。
耕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滴水穿石”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很难做好一件事。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愿望是半个生命,冷漠是半个死亡。”而我要说的是“坚持是半个生命,放弃是半个死亡”。耕耘贵在坚持。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努力奋斗、辛勤耕耘的仁人志士。特殊年代,木心先生的作品几乎全部被毁,他却还能激流勇进,笔耕不辍。屠呦呦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终于发现了青蒿素,拯救了非洲成千上万的疟疾患者。这些不断耕耘着的人传递着一个相同的正能量:生命不息,耕耘不止!
但是,当今的中国却处处可见步履匆匆、急功近利的人们。家长们紧张焦虑,不顾教育规律,给孩子报读各种辅导班,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上各种速成法门层出不穷,引得人们趋之若鹜;大学生缺乏鉆研精神,论文只会复制粘贴,造假成风;企业罔顾可持续发展,山寨产品举世闻名……短暂的成功带来的虚假繁荣迷惑了人们的心智,动摇了耕耘的精神。
耕耘的精神,从更本质来说,就是一种沉潜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工匠精神,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钻研琢磨,至死不休。那个“六代单传”的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那些兢兢业业、单纯质朴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他们不计名利,专注、执着,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丰盈。这是真正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地活在当下,是一种真正的忘我而“无我”的状态。
当然,“莫问收获,但求耕耘”也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任何的追求,只是一个终日忙碌而无所获的事务主义者。我们所强调的是过程中的无私忘我,不患得患失,不急于求成。真正的福报自会水到渠成,毕竟越努力总是越幸运。而万一不能得偿所愿,那我想,一路默默耕耘带来的成长本身也已超越一切所求。
人生路漫漫,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愿我们都能心向明月,静待花开。
[指导老师: 马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