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知
1.案例主题
初中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开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因此,我們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要通过有目的、有意识、逐渐引导的方式来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并将这种训练始终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2.计算思维内涵阐述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各方面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概念由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3月首次提出。2010年,周以真教授又指出计算思维是与形式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关的思维过程,其解决问题的表示形式应该能有效地被信息处理代理执行。 计算思维是现今受到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广泛关注的一种思维能力。
文本美化案例描述与分析
1.案例描述
一案例引导思考、演示
在初中课本太阳能热水器——文档的编排传授学生进行“文本的美化”时,老师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美化?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使文本美化?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进行操作尝试,针对操作结束后文本情况,向同学们提出某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并且进行正确的演示,讲解美化途径包括图片调试,版面设计,还有排版常识。将过程中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找准美化文化具体操作步骤中的关键点,让学生通透的理解文本美化的定义以及美化途径的具体操作。在演示过几遍之后,然后就可以将课前准备的其他文本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本堂课剩下的时间里自己进行对于文本修饰的练习,在下堂课时可以采取抽同学演示的方法来掌握学生们。
设计意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老师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一些应用,而是应该在教授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点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然后在课堂上将在课前准备好的问题提出,鼓励同学们利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引发他们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 学生动手美化文本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检验学生对于上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在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可以深刻掌握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不久的初中生来说,信息课程中理论知识是极其抽象的,因此我们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应该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尽可能的进行简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己的计算思维。
2.案例分析
在提倡全面素质化教育的今天,计算思维的培养正在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关注。初中时期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最好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该如何有效的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从课堂活动中培养初中生的计算思维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有意识的通过课堂活动来对初中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精心设计有趣课堂活动,使得这些课堂活动能够引发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能够做到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对于算法思维有着自己的认知。例如在初一上册第二课 学会组装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中对学生进行分析思维培养时,老师在传授“计算机硬件组成时”可以采取将机房中老式计算机进行拆解的活动来向学生们展示计算机内部构造,并在拆解下部件时向学生介绍这个部件是什么,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实际体验到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小部件在组成的系统的独特作用。这种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好奇心,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们通过分解来认识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操作实践
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实际操作,也是其计算思维的有效培养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实际操作。通过实际上机操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发现学习的薄弱点,对于原本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进行解决。例如初二第二课牛刀小试——初识Photoshop中,有一个小知识点:度量倾斜的角度,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半天都云里雾里!让学生自己操作,会儿就学会了!还有第五课 轻松玩抠图——魔术棒的使用这一课中,涉及到一个羽化和容差的概念,如果让学生自己改变羽化和容差值实际操作,问题就会轻而易举解决,所以学生们通过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实践,不仅能可以加速其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对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以有价值的问题来启迪学生计算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采取的最多的课堂互动的形式就是提问。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有价值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从这些问题中获得有益的启发,继而自己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在课前应该根据将要上课的内容精心准备几个问题,由浅到深,通过这些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进行思考,从而起到锻炼他们计算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初一上册第十一课:形象的统计图——图表的创建这一课中讲授“数据图表的创建”时,老师可以问“数据图表是通过什么软件创建的?”“怎么创建数据图表?”“在创建数据图表时怎么将我们需要的数据填写上去?”“数据图表创建成功后,接下来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使的学生们学习目标变得更加的具有层次性以及主观性,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得学生们算法思维、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分解思维、概括思维都能在学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