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中熙 王敏
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民生改善随着改革发展同步推进,但也难免有人在生活中感受到一些压力。
该如何看待民生的获得与变化?新起点上,如何回应民生新期待?
面对复杂局面,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国内游客超过7亿人次,出境旅游约700万人次,双双刷新了纪录。
生活从温饱到越来越富足,旅游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从201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然而,面临经济增速趋缓和国内外复杂形势,有人担心,民生投入会不会减少,民生改善会不会止步?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事实上,今年以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民生改善快步向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投入只增不减——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在严控一般性支出基础上,集中力量支持脱贫攻坚、教育、社保、医疗等重点领域。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同比增长39.7%;教育支出同比增长6.9%;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9.8%。
底线筑牢筑实——
国庆前夕,盐池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9个贫困县区中首个脱贫“摘帽”的县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几年努力,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贫困地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保障更加完善——
就业、医疗、养老、社保……样样涉及百姓根本利益,党中央都放在突出位置。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要求中,稳就业居于首位,一系列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7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中央调剂基金,重点缓解少数困难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继免除多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业务税收之后,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外投资免除增值税等多项税收……
红利不断释放——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6%,基本与经济增长同速。同时,各种减税降费改革也为百姓“卸下担子”。
5月1日起,包括抗癌药在内的28项药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已有多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
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统一提高到5000元/月,将给中低收入者带来更多减税红利,月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税负可降低约49%。
“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市场主体在松绑除障中释放活力,百姓在除烦苛之弊后收获便利……
面对生活的压力,如何缓解民生焦虑
生活成本会不会更高?教育、医疗、养老有没有保障?食品安全能不能放心?……
以上焦虑,既是民生能不能进一步提升的真实体现,也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能不能成功应对的期盼。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业态和企业面临转型甚至淘汰。同时,世界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民生保障的确面临新挑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既要正视成长的“烦恼”,更要保持发展的定力——
面对稳中有变的环境,识大局,明大势,保持定力,才不会迷失方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准确研判形势,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为未来经济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也为民生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管服”改革再提速……稳预期、提信心的改革举措正不断发力。
既要直面前行的阻力,更要看到应对复杂形势的实力——
上半年GDP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中高速区间;1至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新增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了良好基础。”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家底”也为我们应对变化积蓄了实力。
既要看到民生短板,更要认清发展的潜力——
民生新起点,百姓期盼有更清新的空气、更美的环境,需要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改革发展理念也在深刻变化。在社会全方位发展的今天,更需要补足民生领域短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将着力促进消费优化升级、释放潜力,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农业和生态环保短板。
面对人民新期盼,如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新期盼,发展新目标,改革新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民生痛点难点。
8月下旬到9月中旬,国务院先后派出39路督查组,分赴全国各省区市、中央各部门进行实地督查。
火车站打车难有没有缓解,网络提速降费落实得如何,公路乱收费是否有所遏制……督查组瞄准的都是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难点。
从小事入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有关部门正陆续拿出切实措施积极回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促进100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没有高质量发展,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要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发展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
今年以来,“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减税降费措施落到实处,扩大开放持续发力……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持续做大“蛋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未来三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中央财政将新增2140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定要打赢扶贫攻坚战,这是初心之战。”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这是在补短板,既补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差距,更补足后富和先富之间的差距,从而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党一以贯之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秋日的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改革决心,增强发展信心,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