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
社会进步神速,创新永无止境,钞票雕刻师马荣和丈夫孔维云虽已临近退休,却希望还能在雕刻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十年辛苦不寻常
马荣从小酷爱美术,1978年,她16岁考入了北京国营541厂技校美术班,541厂也就是当年的北京印钞厂,在外人眼里十分神秘。
有一次,美术班安排了一堂特殊的“课外课”,参观制作人民币核心部门——雕刻设计室,设计室的房间高大宽敞,雕刻师们身穿长袍,手握放大镜,一个个神情专注。他们在钢板上雕刻出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雕刻专业难度非常高,培养一个合格的雕刻师,至少需要10年功夫。想在这个专业有所成就,首先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还要有创新传统技艺的工匠精神。1981年3月1日,马荣正式开始手工凹版雕刻的学习,师从我国第一位女雕刻家赵亚芸。师傅非常严厉,她知道雕刻最忌浮躁,那时马荣和同学们都很年轻,一个个欢蹦乱跳的,为了磨练他们的性格,每次开始工作前,师傅都要在每人面前摆一杯水,让他们静静地观察水杯里的水,体会那种静若止水的境界。沉下心后,才让他们练习雕刻基本功。马荣记得很清楚,她的第一次作业是在纸上练习临摹彩色水印的花纹,师傅要求刻一小段转一下版,再刻一小段,再转一下版,这样看起来比较圆润。马荣心急,刻一长段线后再转版,刻出来的比较粗糙。师傅非常生气,狠狠批评了马荣一顿。那次作业,马荣画了3次才过关。
马荣练了3年雕刻基本功,1984年,师傅接到第四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装饰的任务,师傅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一块实验版,同时,她把她的另一个想法告诉马荣,通过马荣的理解再做一块实验版,一个半月后,马荣和师傅完成了各自的实验版,师傅把两块版的优点综合起来,完成了她正式版的雕刻任务。这次共同创作,马荣在师傅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技艺类的东西,更学到了她追求完美、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马荣有一把视如珍宝的雕刻刀,棕红色的刀把,半圆形的正面由于无数次使用被手掌磨得油光,刀把的背面刻着一个“沈”字,这是第一位使用者的姓氏,刀传到马荣这里,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如今,这把刀已经成为马荣家的传家宝。
自学计算机
1997年,接到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主席肖像原版雕刻任务时,马荣十分兴奋。两套人民币印制之间的周期很长,往往要等十几年,对雕刻师而言,可能一辈子也赶不上几次。能参与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肖像的原版雕刻攻关,是马荣雕刻生涯的重要转折。
为了探索凹版雕刻人像新型印刷工艺的规律,马荣决定同时雕刻两块钢板,这也意味着她要比别人多出一倍的工作量。攻关的3个月里,马荣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早上打好的一杯开水,常常放到傍晚却一口没喝。工作中,她发现常年影响印钞质量的滋墨現象,可以通过雕刻版纹间隔线的方法,控制油墨流动性,提高钞票印刷质量,虽然这样做会增加工作量,但马荣觉得创作一种高质量的雕刻作品更重要。经过3个月艰辛的创作,马荣的人像雕刻作品最终夺冠,并分别应用于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和5元、1元人民币上。马荣首次提出并实施用雕刻版纹间隔线的方法,来控制油墨流动解决印刷适性问题,形成了新的工艺标准。
2001年,马荣进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设计制版中心,这里精英云集。也是这一年,新组建的制版中心引进钞票原版制作工艺,原版雕刻也随之改革,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这个时候马荣的手工雕刻技艺进入巅峰期,传统手工原版雕刻忽然间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对她的震撼是巨大的。
不能在时代的发展面前逃避,更不能让人民币雕刻水平的国际声誉受损,马荣不惑之年从零开始,自费购买了当时价格昂贵的电脑,在家自学图形软件操作,单位引进先进专业软件后,马荣已经可以从容应对计算机这个“新事物”了。学习手工凹版雕刻马荣用了10年,学习计算机凹版雕刻,马荣用了不到两年。掌握了计算机制版规律后,马荣找到了手工雕刻时从未有过的自由创作空间,工具的改变事实上是为雕刻师的创作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解放和激发。2015年11月,第一张全数字化雕刻技术的百元钞票从凹版印钞机中诞生,随后投入使用,这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土豪金”百元钞票。
比翼齐飞
马荣和丈夫孔维云当年一起考入北京541厂技校学美术,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青春四溢,丈夫当年阳光帅气,水粉画画得很好。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相处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在一起只谈美术,很少谈感情。两人彼此欣赏对方的画作,以及在美术上的灵气。外出郊游、写生时,孔维云时时处处照顾着马荣,马荣也非常享受这种呵护。时间长了,同学们都看出二人有那层意思,开玩笑说,别扭扭捏捏的了,既然郎有情,妾有意,那就在一起吧!就这样,他们建立了恋爱关系。从美术班出来后,两人又一起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一起相伴走过了近40年的钞票雕刻之路。马荣很感激人生路上遇到这样一个志趣相同、性格相投的伴侣。
马荣坦言,她和丈夫事业上互相帮助,相互成就。首先,从事凹版雕刻须经历苦与乐两个境界,学艺是个漫长的过程,天长日久的训练对人的意志是个考验,两人相互勉励,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终于收获了艺术之路上的丰硕成果。
1997年,孔维云在人民币设计大师刘延年的指导下,进行人民币素描创作,在图案技法、素描能力和钞票凹版雕刻创作等方面提高很快,学艺两年后,他的雕刻作品“承德普乐寺”被前辈们称赞“有鞠文俊先生的遗风”。我们平常使用的1元人民币背面的西湖三潭印月图案,也出自孔维云之手。从事雕刻事业须放弃私利,远离尘嚣,还要承受其他行业体会不到的寂寞。苦闷时,马荣和丈夫互相勉励,坚守着心底的那份宁静与淡泊,保持着不懈的雕刻创作激情。很多时候,两人事业、生活是不分的。做雕刻他们感觉白天8个小时根本不够用,晚上又在各自的房间继续学习、工作。累了,马荣给丈夫做个宵夜,丈夫给马荣削个苹果,彼此在业务上探讨一下。尤其是进入计算机时代后,两人在电脑方面更是互相帮助。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