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
继不限量套餐后,阶梯套餐或将成国内运营商资费调整的下一个发力方向。
中国移动日前宣布将先行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陕西7个省(市)公司试点阶梯套餐方案,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上星期率先发布公告称将推出阶梯套餐。中国移动这个消息的发布,引起了业界、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但业界对此褒贬不一。
从行业趋势来看,运营商推出阶梯套餐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此前工信部发文鼓励电信运营商提速降费,为用户提供“定制版”的阶梯定价式资费方案,工信部还要求运营商2018年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出至少1种方案,满足部分用户的消费需求。二是应对市场竞争,挽留老用户。从上海移动18元的新套餐来看,阶梯定价意味着用户使用流量将采用类似于水电的计费方式,用户使用流量数与价格成反比。所以,阶梯套餐有望降低整体的套餐价格,既可满足政府部门提速降费的要求,又让用户消费变得简单透明,一举两得。
但消费者似乎对运营商推阶梯套餐并不买账。网上一边倒的评论表明,许多用户依旧认为运营商在设“套”,资费还是太贵。从服务用户的范围看,运营商推出的阶梯套餐,主要针对“那些上网需求波动较大的用户”,套餐之外的国内流量采取单价模式收费,根据用户每月的使用量分为4段,价格最低可至5元/GB。换言之,这个新套餐就是为一些原有套餐资费不高,但可能会在月底流量超出的用户准备,这类用户对资费比较敏感,而原有套餐的规则是,超出套餐的流量、语音的单价收费都比较高。所以,鉴于以往用户对资费套餐消费不明的抱怨,此次其对阶梯套餐的不信任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无论是对“上”(政府)还是对“下”(用户),此次运营商的阶梯套餐都没有走出原有的模式,其资费套餐策略依然一脉相承。如果反思运营商十多年来的移动资费套餐策略,不难发现,其中的“套路”防不胜防。在语音时代,作为新兴服务,移动通信还是一个增量用户的市场,运营商在资费套餐上大做文章,大部分用户都是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消费。但随着市场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用户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消费权益,运营商的资费套餐策略被诟病也就无可厚非。不限量套餐引起“众怒”,就是这一必然的最直观反映。在许多用户心中,运营商的“套餐”都是“套路”,所以,屡受争议的运营商不管推什么样的套餐,在消费者看来,目的只有一个:运营商在“骗钱”。
这种不信任,是十多年来运营商资费套餐策略种下的“恶果”。因此,用户不待见阶梯套餐也在意料之中。特别是这两年,三大运营商为争夺用户,大打流量资费价格战。如今10元1GB的流量资费已是常见,按这个趋势,甚至有可能出现1元1GB的流量资费情况。如果真是这样,阶梯套餐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很明显,如果一直卖“管道”,运营商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有人说,阶梯套餐是运营商为5G时代做准备,显然还是一种传统管道经营的思维。与其在资费套餐上玩花样,不如在服务上大胆创新。
5G时代应用将会极大繁荣,运营商在这个时代不只是做一个“管道工”,更要成为应用内容服务的输出者。AT&T已经在视频服务大胆尝新,通过收购DirecTV及时代华纳公司转型为一个媒体服务商,如今AT&T从电视和媒体服务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韩国的KDDI推出了“au 生活设计”服务,推动移动电话、固话、食品、日用品、电、保险、住房抵押贷款等业务快速发展,正朝着“生活设计公司”的角色转换。
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其实早已提出转型目标,也在积极行动。比如中国移动成立了许多专业公司,探索应用服务的新模式。因此,不管是不限量套餐,还是阶梯套餐,都是旧式思维的延续,希望国内的运营商创新的步子迈得再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