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刚 宋金龙 陈学洲 穆迎春 冯东岳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是提高水产品安全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对国内水产大省可追溯体系工作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肯定了部分地区在体系建设工作中其硬件系统、标签技术等工作落实成效显著,同时也提出可追溯体建设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发展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渔业而言,过去,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老百姓“吃鱼难”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更多的是吃得安全、营养、健康,因此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人员,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为目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大力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水产品的消费向往和现实需求。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指水产品整个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体系,是提高水产品安全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自2006年农业部启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以来,国内水产大省如山东、广东、福建、海南等已逐步建立了水产品可追溯试点。今年9月初,笔者赴上述省份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从地方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探索实践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可追溯体系建设启动以来,各省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省、市、县及项目承担单位三级联动工作小组。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省内各可追溯工作统筹管理,市、县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企业进行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各承担企业负责具体实施,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经过连续的投入和建设,各承担企业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可追溯能力显著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初具框架。
制度建设是可追溯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按照项目要求,各承担企业制定了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相关制度。在内部控制方面,建立了水产企业管理制度、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制度、生产加工卫生管理制度、养殖场消毒制度、质量管理、采购管理制度等。在落实生产记录方面,建立了苗种、投入品购买、用药、产品销售记录制度,并安排专职人员记录数据,每项记录留存两年以上。有些企业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将所有制度纳入水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管理,同时建立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办法。通过相关制度的实施,各承担企业基本实现了从苗种到水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有据可依,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
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承担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软硬件水平,初步完成了“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建设,即水产品质量监管平台、水产品追溯系统(移动端、PC端)、水产品质量安全身份识别系统、水产品质量检测系统,所有平台和系统均可接入省级水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广东的承担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了“鲲语智慧水产系统”,该系统功能包含水质自动检测、养殖设备投料机、增氧机远程智能控制、水产品生产全程信息录入等功能,从苗种来源到去向都可在系统中查询,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采购、批次管理、检测信息、销售等关键环节均可追溯到具体单位,部分名贵水产品销售可做到追溯至单体。山东的承担企业购买了商业化可追溯系统,如“渔业通”“鱼水云”,这些系统均可与省级平台互通,可查询苗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选购和使用情况,并可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溶氧量、pH等实时监控。此外,在硬件方面,所有企业均配备了系统所需的计算机、二维码打印机、快检设备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总的看,通过项目的投入,各承担企业软硬件水平显著提升,可追溯能力进一步增强。
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以及责任可追究,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终端的可追溯信息标签,这一标签也是呈现给消费者最直观的可追溯的标识和载体。与传统的农产品不同,水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甚至到餐桌都是鲜活的,通常没有包装,也无法通过标签纸直接将二维码贴在水产品表面,这就给水产品可追溯标签使用造成了困难。从调研中发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承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许多好技术好方法,实现了二维码追溯标签在活鱼上的应用。山东的承担企业开发了一种订挂式二维码标签技术,该方法首先通过可追溯系统生成二维码标签,再将二维码标签打印在食品级防水纸上,后用细绳将标签纸穿挂在鱼的背鳍上,此二维码标可随鱼一起烹饪且不必摘除。这样来,成功的解决了鲜活水产品可追溯标签应用的问题。海南的承担企业则在订挂式追溯标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激光打码技术。该企业的负责人介绍,通常的二维码标签较容易脱落,且仿造成本低廉,难以维护自身企业品牌利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专门购置了激光打码机,对一些名贵的水产品如东星斑、苏鼠斑等实行激光打码,将追溯二维码打在鱼鳍或鱼体上,既保证了二维码不会脱落,也提高了防伪力度,做到了鱼在,码在,责任在,安全在。
我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养殖企业的生产行为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问题。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各承担企业均建立了完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和控制流程,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了质量安全可控程度。同时,通过体系创建,形成了“省级、市县级、生产企业”三级追溯管理体系,通过安全监管平台,加强了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实现了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的信息互通。此外,通过系统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企业生产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从本次调研企业水产品抽检情况来看,合格率全部达到了100%。
质量兴农,优质才能优价,通过可追溯体系建设,各企业尝到了可追溯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甜头。一是可追溯水产品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销售价格高。商品的价格和销量取决于需求、供给以及消费者的认知程度,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人们更愿意为具有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可追溯水产品埋单。据承担企业介绍,质量安全可追溯的水产品销售价格高于普通水产品10%以上,且由于近两年高端生鲜超市的火热,可追溯水产品需求进一步提高。二是可追溯体系建设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可追溯体系建设,倒逼养殖企业采取健康养殖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操作,规范用药,与过去相比,渔药、饵料等开支减少了5%左右,养殖废水排放减少了10%左右,不但实现了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促进了生态效益提升。
从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能够确保水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信息的透明性,能够及时准确的向消费者、国家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提供水产品真实可靠的质量安全信息,加强主管部门对水产企业的监管,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可以促进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少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顾虑,又可实现水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有利于企业和公共机构及时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对此有效地进行安全风险控制,是未来水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的有效抓手。目前,开展可追溯建设的多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议应进一步加快在小规模渔业企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范围内全面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
从本次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虽然在一些大型生鲜超市中可追溯水产品收到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但总体而言,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认知程度不高,对追溯码标签不了解、不会用,造成可追溯水产品“优质优价”的优势未能凸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的认知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可追溯查询的方式与操作步骤,使消费者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认同,这样既有利于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可促提高企业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使水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更好的发挥作用。
目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大多以项目形式下达,项目实施结束后,还需要建立起相关的保障制度,以维系可追溯工作长期持续运行。建议相关部门在相关法规条例基础上,配套出台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追溯对象、追溯信息、追溯环节、追溯主体、责任界定等相关内容,无缝衔接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可追、可检、可控、可罚。利用标识管理和市场准入,提高生产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逐步变“政府扶持企业做”为“企业主动要求做”,保障可追溯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信息是可追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是可追溯体系实施的关键。企业生产信息面广量大,涉及苗种、饵料、投入品、用药、流通等各个环节。从本次调研来看,企业的信息记录员通常只有1人~2人,加之各地、各生产企业的监管程度和管理水平不同,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可追溯管理工作的需要,给可追溯体系的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建立专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人员队伍,同时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可追溯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可追溯体系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生产信息采集技术,提升对信息录入准确性的监管能力,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的稳步实施提供人员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