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引言:在工程测量中采用GPS技术是对传统的测量技术的以此重要改革,这一技术改善了传统的测量技术受天气以及视通影响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了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同时还具有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等多种优势,因此在当前的工程测量中使用非常的广泛。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也进一步提升,采用GPS技术不断的提高工程测量的精确度,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是当前工程测量应该完成的工作。
首先应该对测量点进行定位。在选择测量点的时候应该根据便捷与安全的原则,以此方便GPS设备的布设。同时定位的测量点应该在事业开阔的地方,避免对GPS设备信号的接受与传输以及外界电磁的影响。此外在GPS测量点确定之后,一定要进行记录,为测绘工作提供有效的图纸依据。
其次构建显眼的测量标志。测量标志在GPS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示与指示,保证整个GPS技术测量过程完整的进行。由于工程测量的标志会受到工程测绘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前并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志,基本都是按照测量人员的经验进行设置。
再次是观察以及测量。观测测量环节是整个GPS技术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GPS技术测量属于室外作业,因此需要严格的遵循室外测量的相关要求。
最后是数据整理与分析。在使用GPS技术完成测量工作之后,应该对收集到的相应的资料进行分析,这一步骤基本上都是用计算机来完成,以此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完善GPS信息数据库。
第一,静态定位。静态定位指的是使用每一个流动站内设置的GPS接收机,一边进行静止观测一边接受来自太空以及基准站的信息,并将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未知的数据以及三维坐标进行解算,直到所测量的数据精度达到要求方停止测量。这种测量方式采用加密控制避免了大部分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二,动态定位。在动态定位中,其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指在测量之前一定要对控制点进行观察,同时设置流动站,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实地测量,再结合基准站的信息,最终确定测量点的为止坐标。这种测量方式对精度的要求非常的高,通常需要精确到厘米。
第三,测绘大比例的地形图。传统的工程测量方式,不仅不能保证拼图的质量,还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耗时也较长。采用GPS技术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仅仅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台电脑就能进行测绘工作,并且所需要的时间只有几秒钟,这种方式降低了测绘图绘制的难度,提高了测绘速度。
第四,选线以及放样。在选线工作中,主要是讲GPS接受机作为流动站,进行一定距离的数据测量收集,同时对重要的物质进行定位,再将接收到的信息输入到接收机中,最终采用CAD软件进行选线。在放样工作中采用GPS技术,仅仅只需要输入相应的坐标点即可,这种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放样的速度,同时提高其精度。
首先应该创建工程测量网络。为了保证工程管理以及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提升工程测量的精度,必须要建立工程控制测量网络。工程控制测量网络占有的密度相对较大,覆盖面积小,因此精确度的要求较高,采用GPS技术创建工程控制测量网络,能够有效的体现GPS技术的相关优势。
其次是采用PTK技术进行碎部测量以及放样。PTK技术指的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将收集到的载波相位信息传输给用户,再由用于对这些信息进行求解,可以准确的找到用户的位置并进行标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以及准确性。
再次是分网络进行区域差分碎部测量。基准网和放样会在使用GPS技术进行碎部测量的时候,对所有的基准站一共差分信息的权利,以此实现差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高PTK接收机的接收效率以及精度,以此提升测量点的精度,最终使得测量精度有所提升。
最后对测量精度进行评定。虽然GPS技术能够提升测量精度,但是并不是完全有保障的,因此要对测量精度进行评定,一般采用平面平差基线相对精度统计、基线残差统计以及环闭合差统计等方式对GPS测量中的误差进行评定,争取将误差控制到1cm之内,特殊的情况应该控制到0.5cm之内,如果收集的数据达到这一要求,那么说明基线的质量良好,最终使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实际要求。
总之,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有很大的优势,除了具有高测量精度、高自动化之外,其适用范围也非常的广,成本也较低,同时需要的工作人员也较少,因此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采用GPS技术的时候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想要跟上工程测量的发展脚步,GPS技术也应该不断的改进,以求进一步提升测量精度,同时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他们熟练的掌握GPS技术的使用方式,从而提升工程测量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