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赐名的『咯吱』不靠谱儿

2018-12-24 08:03
北广人物 2018年45期
关键词:老佛爷骑马慈禧

《北京话》作者刘一达

带有形容词的北京话,有些是有典故和传说的,但这种民间传说带有传奇色彩,并非真实。比如“咯吱”,本来是绿豆皮做的,炸出来焦脆,吃着,咯吱咯吱地响,因此得名。这俩字是形容词,也属象声词,并无他意。但民间传说把它“演义”为这样一个故事:

慈禧太后到东陵祭祖,路上来到“农家乐”饭馆打尖儿,店主人知道老佛爷喜欢尝鲜儿,便把当地最好的特产绿豆皮端上了桌。

慈禧老佛爷没见过这东西,随口问道:“这是什么吃食呀?”

店主说:“没名儿,就是我们这儿家家户户用绿豆做的皮子。”慈禧尝了一口,点了点头说:“嗯,好吃,搁这儿吧!”店主一听这话,立马儿给慈禧跪下了,连声说道:“谢老佛爷赐名。”

从此,绿豆皮儿就叫“搁这儿”了。但“搁这儿”写出来,常常让人误会,它跟“咯吱”同音,于是后来就改写成了“咯吱”。

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儿,但您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能是真事儿吗?

再如“萨其马”,本来在满语里是一种点心,这仨字在字面上没有字义,但在民间却给演义了,说这个词最早叫“杀骑马”,为什么叫这个名呢?

原来有个姓萨的满族将领,喜欢打猎回来吃小吃,要求他的厨师经常变换花样。一天,厨师用鸡蛋和面准备炸成条,让人骑马回家取蜂蜜蘸着吃,但蜂蜜没取回来,将军打猎回来了,见小吃没做出来,把厨师臭骂了一顿。

厨师觉得因为那个骑马的动作慢,自己才挨骂,说应该杀那骑马的。小吃做出来后,将军一尝感到味道不错,问厨师这点心叫什么?厨师随口说“杀骑马”。

故事编得生动有趣,但并非是真事儿。

北京人喜欢幽默的比喻,就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比如:

嘎杂琉璃球,对品行不端,经常惹事之人的谑称。

青筋暴流,形容人愤怒的样子。

拉抽屉,形容人说话不算数,一会一变。

揿头拍子,形容不懂人情世故,狂妄自大。

拉不下脸来,比喻对有些事不好意思说。

钱儿堆着,形容家里有很多钱,夸财斗富。

掐人嗓子眼,形容有权者使狠招儿治人。

认死扣儿,比喻人任性,认死理。

老陈人,比喻单位的老职工或家里的老用人。

会叫人,形容小孩懂礼貌,知道跟人打招呼。

拉舌头扯簸箕,形容挑拨离间,搬弄口舌是非。

狼牙狗啃的,形容东西的边缘不整齐。

活祖宗,讽刺长辈对孩子的溺爱。

豁鼻子,比喻把对方的秘密一下子揭开了。

猴儿了吧唧,形容人像猴儿一样爱调皮捣蛋。

红脸汉子,形容人的性情直率。

挂鼻子,比喻不好闻的味儿长久能闻到。

狗颠屁股儿,形容人溜须拍马,谄媚的样子。

缺德带冒烟儿,形容人没有好的品德。

有些形容词被直接用到口语里了,比如“下盘棋”,北京人直接说“杀盘棋”。“杀”是形容下棋像一种你“死”我“活”的博弈,犹如打杀,输了是死,赢了是活。

再比如北京话把洗澡叫“干净干净”,把理发刮脸叫“拾掇门脸儿”,把渴了叫“叫水”,把撒尿叫“走水”,把肚子饿了叫“唱《空城计》”等等,这些都是张口就来的,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插图李滨声

猜你喜欢
老佛爷骑马慈禧
第一次骑马
骑马
老佛爷的茶碗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我家的“总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为什么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