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董岩
少年成名,成为黄梅戏当家花旦;戏曲衰落,她依旧在家乡坚守着黄梅戏。她将自己抛向了时代的洪流,在大社会里摸爬滚打数十年。她倾力于戏曲改革,寻找着黄梅戏与时代对话的种种可能。
11月10日,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黄梅戏《女驸马》在国家大剧院精彩唱响。今年是黄梅戏舞台剧《女驸马》问世六十周年,该剧此次登陆国大,意义非凡,这是再芬黄梅站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向黄梅戏经典作品及老一辈艺术家致敬。从艺40年,韩再芬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韩再芬坦言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韩再芬不仅会唱,还能培养年轻演员,她的经营天赋,也在艰难经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时显现出来,她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也因此成为全国文艺领域的企业家。这个“黄梅仙子”从舞台主演到戏曲改革者,再到剧团经营者,韩再芬坦言随着时代步伐,黄梅戏起起落落,如今也有很多问题,但她永远是那个坚守者。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段黄梅戏《天仙配》的词曲,恐怕没有人不会哼唱两句。百余年前,一曲黄梅小调,带着稚嫩从农村走入安庆城,后以完整的独立剧种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点燃一片黄梅热。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短短百余年,黄梅小调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的奇迹,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的辉煌过去,恐怕不用赘述,然而后来黄梅戏这个古老的剧种也没能阻止慢慢走向衰落的命运,不少黄梅戏演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和钱途都转了行,韩再芬却始终没有离开黄梅戏舞台,一直留守安庆,她对自己说的两个字就是坚持。韩再芬创作徽州三部曲,第一部《徽州女人》,第二部《徽州往事》,第三部《走出徽州》,引起轰动。现实中的韩再芬一人挑起“韩再芬黄梅艺术剧院”12年,曾说把自己当成了男人,她称自己嫁给了黄梅戏,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事业中。韩再芬的一生就是为黄梅戏而生,她这一生只为黄梅戏沉迷。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10岁的韩再芬考试进入安庆地区黄梅剧团,成为每月拿20元工资的随团学员。起初父母是不同意她做专业黄梅戏演员的:“按妈妈的话来说‘做个黄梅戏演员,一生只能睡半生的觉,一生却要洗两生的脸’。剧团的老师来给妈妈做工作:孩子小,团里会找保姆照顾她的生活。”拗不过她的父母最终答应了。
因为年龄小,妈妈怎么都不放心韩再芬,牵着她的手,到每一个她认识的老师家里拜托照顾女儿,在韩再芬眼里,团里的每个老师都对她很好,她也到过每个老师家里吃饭串门,长大后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
韩再芬说,她学戏时刚刚改革开放,老师对他们很呵护:“我去时,戏剧刚刚复兴,正好赶上青黄不接,急需要年轻人才,团里的老师很呵护年轻人。”
离家来到剧团后,韩再芬刻苦学习,不久便崭露头角,16岁的时候就小有名气。1984年,韩再芬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中出演主角,赢得广泛好评。
“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新媒体出现后,戏曲站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拍电视,通过媒体的推介,我很快就出名了。”依靠电视、电影的传播,不仅黄梅戏被观众熟悉,韩再芬也因为唯美的扮相、细腻柔美的唱腔受到认可。
有了《郑小姣》的华彩亮相,更多的担子落在韩再芬肩上,团里领导不拘一格大力培养新人的策略,使她在其后有机会去塑造更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她出演的《小辞店》《女驸马》《天仙配》《桃花扇》等剧目都有了韩再芬的烙印。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这成了韩再芬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正是这“百家饭”给了韩再芬心灵的温暖和丰富的艺术营养,而那份最初的对领导、老师的感激演变成了她对黄梅的感恩之情:“剧团的生活很有意思,因为要出去演出,大家经常要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有着特殊的感情,像一个大家庭,剧团领导像大家长。”也正是剧团的特殊性,后来成为团长,韩再芬体会到操碎心的感觉,她要把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培养成能够认同“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文化,并创造出优质的精神产品。不仅管理还要创作作品,如果不是执着的在坚守,恐怕很难支撑下来,走到今天。
1994年的《孟丽君》是韩再芬第二次以黄梅戏电视剧引发广泛关注。这部戏让很多年轻人对黄梅戏有了新的认知。但当时的戏曲已经步入低谷。《孟丽君》之后,韩再芬沉寂了。沉寂背后,她对戏曲有了自己的认识——“戏曲的创新已刻不容缓”。她开始寻觅新的东西,进行剧目和样式创新,让黄梅戏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心理。一次徽州采风后,韩再芬自己掏腰包拿出十几万块钱和团队埋头钻研,在1999年拿出了原创黄梅戏《徽州女人》。随即全国巡演,引起巨大轰动。创新是成功的,韩再芬凭借这部戏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奖。2004年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戏曲研究所启动了“中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将韩再芬列为首位研究对象。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黄梅戏标志性人物之一,2005年12月,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出任院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韩再芬是在账上只有800元时扛下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
彼时,全国传统戏曲行业正沉浸在漫长的萧条期,接任团长后,从2006年春节的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一部现代黄梅剧《公司》在安庆石化剧院连演14场,赚来了几十万元票房,为剧院挣来了第一桶金。
韩再芬说:“国家一直强调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坚守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找回曾经失去的传统文化就是坚守。如何坚守是智慧,任何艺术只有活在当下才有生命力。我们不能老演《女驸马》《天仙配》这样的经典,必须得有新剧目。”韩再芬强调要传承黄梅戏的传统,同时要再造黄梅戏,让黄梅戏与当代生活对话。”
2009年,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成立,基金会先后资助过民间黄梅戏社团以及推广高雅艺术进高校,用于推广黄梅戏相关的传统文化。2010年,韩再芬率团赴美访演,其所代表的中国黄梅艺术,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民俗中心“标本式永久收藏”,她也成为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位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戏剧艺术家。
韩再芬讲述她这么多年传统文化黄梅戏保护的心得,除了要创作好的剧目,有好的作品,培养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也很重要。2010年,“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青年团”成立,一批优秀青少年被发掘出来,剧院邀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作为特聘专职教师,对青年演员“传帮带”,“过去黄梅戏的舞台只容得下有经验的‘老江湖’,如今我们是利用一切,为年轻人提供登台锻炼机会”。2013年12月,中国黄梅戏传承基地——再芬黄梅公馆正式开业,韩再芬为青年演员打造了一个高品质艺术舞台。2015年,再芬黄梅剧团创作和排演黄梅戏首部中型剧《途中》,再芬黄梅剧团青年演员的表演受到广泛好评;同年再芬黄梅剧团首次尝试将互联网与黄梅戏相结合,推出了新媒体网络电视剧《再芬黄梅·后台很火》,上线一个月,点击量达到8000万。2016年,再芬黄梅微店开张。今年年底韩再芬将携剧团到国家大剧院演出。“黄梅戏是年轻的剧种,它没有那么多包袱,只要我们创作者的智慧足够,无论什么样的好的艺术形式,它都能承载。黄梅戏就是一个百变戏剧,现在是一个百变阶段。到今年,我从艺正好四十年,我的这个从艺时间跟改革开放正好是同步,所以我想,我们一定要怀有感恩的心,用自己的智慧呈现出一台别具一格的作品,向所有黄梅戏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