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海
摘 要:如今,面临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对林木木材需求不断增加的深刻现实,林木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通过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充分应对,显得尤为重要。造林管理,是这些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建立相应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林业工程中的材料、人员以及资金等环节进行合理协调和管理,从而实现整体林业工程建设的高效化。为此,为了将这种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以一种更为全面、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文将紧扣林业工程中造林管理这一中心主题,本文从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原则、具体措施及其重大意义等方面,阐述了林业工程造林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措施
自从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以来,林业工程造林工程是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的重要体现。该工程对于改善环境及保持生态平衡有着巨大的作用。其工程属于公共事业,需要具备的条件也很多,工程持续时间长、工作复杂,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是许多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国的林业造林管理在方式方法上,相比政策实施初期,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还是存在某些问题与缺陷,如资金预算不合理,人员组织不到位,管理层素质有限等,需要根据林业工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促进林业工程的正常运转及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林業工程造林有效管理的作用及重大意义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有效地组织人员施工,正确指挥施工动向,并协调控制工程个方面的关系,以达到完成各项林业工程的目的。该有效管理,能够根据林业工程的内容、工程量、与工程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计划方案,我国传统的管理工作组织性强、计划性高,避免出现盲目施工,减少物资的消耗;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款项、机械设备等,使之能够物尽其用,发挥出其最大的功用,减少生产中出现的浪费,或物资使用率不高等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工程技术,提高林业生产力及生产效率。不断协调疏通各个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林业生产中形成的各种互相促进或互相制约的关系趋于稳定、和谐。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及风格,也是对自身工作理念的一种体现。总体原则是将管理工作做到最佳,使用的方法可以有所区别,各自探索适应自身林业工程的管理方式,如使用经济手段、合理的鼓励机制、法律武器等,不断的提高管理效率,使林业资源不断扩大、深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该项工作还需要管理者在林业工程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促进我国林业造林工作的有效进行及稳定发展,从而将林业传统的粗犷型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工程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原则
工程造林工作的性质及内容有别于一般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单纯的机械工作,其内容是以苗木的种植为重点,与生态平衡及社会效益有关,因此,在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综合考量原则 林业工程的造林工作,以其与环境生态的特殊联系,要求管理者在设计方案及整体规划时,能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维持生态平衡、及发挥应有社会效益相结合,综合考量,整体把握;
2.管理系统化 该工程的工作主要是树种苗木的种植,所需资源较为繁杂,如各种劳动人员、机械设备、各类实地信息等,应将该类生产要素进行系统的管理,避免忙乱;
3.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原则 造林工作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突出的经济效益,管理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也应该长远考虑,将短期与长期的效益相统一。
三、具体管理措施
1.技术管理
生产管理工作是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效率是否有所提高,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密切。我国在林业发展中运用的造林技术相较其他行业的技术,较为在机械设备的选用上,需采用技术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要根据林业工程的大小、性质、内容及工程所在地的各项环境指标,有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如空气压缩机,分为滑片式空气压缩金、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螺旋式空气压缩机等不同类型,排气量及规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管理者经过实地考察,对于各项指标及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优化,再在使用哪一种机械设备上,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先盲目采购机械现象的出现。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则是操作简单、能耗低、养护方便,并适用于具体工程项目,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成本的控制。
2.资金管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流动能够在本质上真实的反映出工程项目的运行状况、成本消耗、物资使用状态等,对于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及资金的规范化预算、有效管理、合理分配几乎是所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经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具体的管理方法:①扩大资金来源 林业工程的资金来源有林业部门的专项拨款、国家补助等,不允许出现私自挪作他用或截留,必须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工程的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资金,既可以保证自身的资金量,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状态;②减少消耗 在造林工作中,根据各个具体施工步骤及流程,合理调配物质、抽调人员及安排机械设备台班,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工具及物资,在使用后需要妥善保管,尽量减少消耗与开支,控制成本。
3.人力资源管理
造林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都是由一线人员完成的,其素质及技能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林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一线造林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现阶段我国的造林事业在整个社会的生产事业中处于边缘行业,人员普遍素质达不到造林工作的要求,没有现代化的工作技能及意识,因此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短期学习实训,根据需要积极调派人员向其他造林工程单位调研考察,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吸取有效经验,在本单位大力推广,以更好的指导工作,提高一线人员的技能素养及综合实力,提升生产效率,保障林业造林工作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晓明.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产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4):154.
[2]谢昌仁,朱江涛,蒋勇.现代林业造林工程中监理制度的作用[J].中国林业.2012(03):55.
[3]李秀茹,徐艳珠.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及方法的简要论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243.
[4]任思伟.浅谈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在营林生产中的意义[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200.
[5]侯文卿.对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几点思考[J].辽宁建材.2011(0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