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训非常重要,它能够提高农民的个人基本素质和个人生产水平,对现代化的种植技术的提升非常显著,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机械的方面,它更能够“言传身教”,将新时代的产物合理的融合到农业生产经营当中。然而,传统的固定思想依旧给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在提升新型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实践操作中仍需完善,不断地开拓创新,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途径
一、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要求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正迎合着农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在农民耕种方面的素质和水平上更是体现的淋淋尽致。农民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呈现在实际的耕种当中。因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的生产能力,才能更符合当下的时代要求,为农业发展的前景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民在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自身的职业价值,基本素质以及生产经营的模式上。在农民的个人基本素质层面上,需要农民具有高度的信息获取与使用评价的能力,要求对当代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操作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求农民对不同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进行积极地接受,且能够将吸收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训的目的
1.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职业认可
传统观念中的落后思想往往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尤其是对城镇与农村相互沟通的方面更是制约了两者的发展,对构建城乡结合,实现城乡共同进步的政策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同时,我们应该改善这方面的问题,让新型职业农民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给予农民更好的社会地位。
2.帮助新职业农民获得收益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农村建设早已经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模样,它正朝着现代化新农村的面貌逐步走来。但是,虽然政策的扶持和农村的努力发展正不断地改善着农民的传统模样,可它却依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劣势。因此,在实际的农村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新职业农民获得收益,通过各种惠民政策的实施和开发农业新项目,努力给予农村改革变化的空间,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给予扶持和帮助,同时也应该在农业税收、金融借贷、农业保险等方面为新兴职业农民提供帮助,降低农业生产中因自然灾害等引发的经营风险。并且,在帮助新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使其能够在收入方面和城镇工作者具有可比性,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幸福感。
3.提供长期发展平台和载体
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当地特色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发展更多的帮助,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给予新型职业农民更多的成长空间和表现的平台。在平台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可以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时制定一个考核,通过考核和认定实行职业准入,并通过认定的职业农民在相关农业项目立项、成果审定、技术培训等方面可享受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科技人员同等待遇。
三、信息化背景下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的有效措施
1.加强职业农民能力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先行条件。在这种前提下,首先需要完善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给农村提供优越的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从而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真正实施,不论是从生活还是农耕的过程中都应该给予其优渥的信息化环境和获取信息的条件,在一定基础上提高农民对信息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在提高其意识的情况下,给其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
2.提升综合素质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面,它更注重于培养农民的全面性发展,不论是综合素质水平还是信息化素质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更多的是对农民的全面培訓,开发农民更多的特色和优点。因为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个大平台,是一个要求综合素质很高的系统建设,因此在资源和信息建设方面,应该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在能够满足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将当地特色融入进去,并要求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总体文化水平、农民个人的文化接受程度等,由此为出发点制定出适应当地农民的教学方式。
3.提高职业技能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在某些程度上更专注职业技能的提升。这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时应该关注生产经营技能、信息技术与平台应用技能的能力。其实,这些技能的培训离不开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基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建设,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网络环境,让农民在接受职业培训的同时,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听课学习,并能够通过网络的模拟能力,进行实践的操作,从而为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增强自身的能力提供空间。
当然,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全方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除了农民自身主动进行学习之外,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保证职业培训的正常进行。不然在没有信息设备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
4.提升信息化操作技能
在农业信息化的背景下,了解和学习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主要由信息技术与平台应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以及农民的发展能力与职业技能几个主要方面构成。在信息化操作技能方面,只有适应当代农业技术,给予农民在农耕生产中更具有帮助性的信息技术才是最适合农民的职业培训技巧。也只有农民将他学会并应用在实践的开展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带来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效果。
四、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在时代的背景下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农民从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中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新型职业农民融入到新形势当中,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在注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最合理、最科学的角度,开拓创新,使其迎合当代背景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 宋志敏.“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J].河南农业,2018(3).
[2] 李波.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和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J].农民科技培训,2018(1).
作者简介:孙颖捷(1979-),女,天津武清人,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武清区分校,农艺工,本科,研究方向:农技推广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