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娟 张震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体可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这种概念基于实体媒介而存在,属于一种全新虚拟环境的名称,这就是“移动互联网”。而在广义的内容解释中,移动互联网也被称之为可以与其他行业联合使用的移动设备应用模块。
国内传统课堂的教学重点常常专对于“教”,对应试教育和教师传授等主观内容极为看重。但当代学生在思想层面和接收方向上发生了较大改变,他们对于以生为主、自主思考的学习模式十分受用。而这一阶段的学生从小就接受互联网思想的熏陶,且因互联网多样性与趣味性的特征,使其群体对互联网联合产业的接受度极高。因此本着整体课改、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自愿的基本原则,教学管理方有必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针对移动端口进行线上教育模块的开拓。
线上线下学习采用的是两种模块,同时并进的形式。线上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课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找不到适应的课后学习模式等内容。通过手机教育平台的建立、交流软件的辅助、作业软件的检验等互联网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优化提升。而线下教育分为两个层面,第一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种则是基于线上教育的线下巩固。
考虑到教学的完整性,线上线下教育必然是需要互相关联,协同并进的。线上教育具有自由、可专项训练的特性,而线下教育的面对面问题解答模式和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直接性是无可取代的。因此相关教育人员在编排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时,可将两者分别的优势突出,并将课程内涉及到的教学和辅导内容有机结合。
3.1.1 可选类别拓展教学资源
首先校方可与其他教学平台合作,或建立专对于校方内部网络的教育平台APP(手机应用)。平台内部设立与专业相符、课时内容相符的教学资源,以及以班级为单位的平台打卡制度。具体可包括高级教师教学视频、教材辅导资源、网上考核、讨论平台等基础模块,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直播板块。除平台外,管理教师可开设以班级为群体的网上沟通平台,平台媒介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第三方软件或直接以教育平台内部的讨论板块为主。同时设定专项管理者,拥有查看学生课程选择情况、观看进度、参与讨论次数、参与知识简练和模拟考核状态等权力。
3.1.2 模式研究
校方可在常规传统课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精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设定线上课程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线上课程教育计划内完成定量的视频观看、阶段复习、知识点巩固、单元考核等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间线不变的前提下,学生可在当天或规定时间阶段内完成对某一课时的网上学习任务,并参加以周为单位参与知识点的巩固讨论。其中所有的学习和巩固阶段时间均不存在固定点限制,破除了课堂教学的固定性特征。当学生因个人原因或极恶劣天气现象无法到达学校开展学习活动时,学校可组织教师在固定场所和时间段内直播教学。
3.2.1 辅助融合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线下教育仍旧处于主动和中心地位。但若要突出线上教育的优势特征,则需要线下教育增加辅助和收尾模式对其进行辅助。例如在线上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手机或其他平板客户端实现观看和模拟探讨过程,但线上课程属于录播形式,当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疑问时,无法直接收到快速和具有针对性的回复。因此校方应组织线下教育的答疑课堂,以经验交流的方式实现教师的直接解答。同时因互联网技术的多样性,存在于移动软件中的阶段考试具有一定的造假特征,因此在线上课程结束后的收尾考试中,学校要保证在线下,也就是切实的考试地点中进行。
3.2.2 与线上教育并行推进
校方要明确线上教育的趣味性特征,在线上教育中形成一定的交流板块,定期征询学生对不同课时的提问和难点集中处,再由专业的教学人员将这些意见集中,设定出具有集合性质的讨论课题。而后教师可按照该课题组织线下的学生交流会,在保证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只对学生说明课题探论内容并布置小组合作任务与方向。由学生按照规定人数自发组成小组进行问题的统一研究和讨论,如此便能将线下教育的优势集中,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的人才,要有基本的信息媒介素养,而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正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变学生适应但效果一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习得令一种集主动性、自觉性为一体的特殊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李慧娟,李彦.从线下到线上: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J].国际新闻界, 2015(10):18-36.
吴阳.基于课程和云平台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