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韵,苏传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由此可见在国家层面上对中医发展传承以及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是十分重视的。
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喜动不喜静,让他们沉下心去研究中医理论知识是不现实的。中医传承千年,是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相对于西医来说更加抽象,晦涩难懂,如气、经脉等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药的五味有时也不知如何区分,一样的病却用不同的药,五行和人的关系,这都让人难以理解。因此需要借助于更形象的表现形式展示中医理论知识,通过其丰富的表现力打破中医文字的束缚,让青少年更容易学习理解中医理论。而通俗易懂,广为青少年喜爱的动漫就成为了传播中医文化较好的一种载体。开发制作适合于青少年群体的中医科普动漫将有利于将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国家卫生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要加强中医信息化顶层设计,做好中医药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于2016年底出台了有关中医药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从国家政府的角度来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的传播和发展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大趋势。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我国,中医院的比例远远低于西医院,往往在一个市里有许多西医院甚至还有一些专科医院,但是仅有一两家中医院,而且就算是在中医院用的各种检查手段也都是西医的,开的药也是中西医结合,这让民众接触纯正中医药的机会减少,并且这样会让大众不能准确分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差别。
中医药的发展不仅仅是利用中医药来治疗疾病,更是中医文化传承和中医药科学的普及。在对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后发现,课程的设置几乎都是中西医学并行,学生们都是一边学中医一边学西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思想体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授课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另外,中医的很多生理/病理情况需要靠意会和联想,如肺主宣发肃降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痰产生于肺部为何会引起心悸等。而中医经典典籍也难免枯燥乏味,理解困难。因此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需要很多年的积累。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青少年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只停留在把脉,针灸,中药汤等浅层内容上,对于八纲辨证、升清降浊等稍微专业一些的术语就几乎不了解了。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2%的青少年能说出一到两种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14%可以说出三到四种,只有4%的青少年可以说出四种以上,而且还不排除这4%的青少年中有中医药专业的学生。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基石,对青少年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普及是十分迫切的。
目前人们正逐渐重视中医,中医药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部分中医院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其成为中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设施[2]。”和以往相比,中医院在信息化上做出了很大的进步,医院信息化推动了医院整体的效率和医疗质量,但它仍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空间,更多数据分析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应用将辅助中医更科学更高效的诊治。
2016年8月19日广东医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原创的《本草药灵》发布。该片是中国首部中医药题材动画片,填补了中医药动画片的空白。还有很多中医题材的动漫影视作品、动漫书、动漫图像不断的涌现,让人感觉到中医表现形式多元化的春天正在到来。
根据2017年EMarketer对全球互联网使用量的调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络普及率在青年及成年人中更高,在18到34岁人口中,80%的人每个月使用互联网;在12到17岁人口中普及率为70.8%。手机几乎成了人们生活必需品,人们在坐车,排队甚至走路时都会习惯性拿出手机看看,相比较于其他形式的科普形式,动漫表现形式丰富,一个中医小故事的动画其文件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超过百兆,非常适合网络传输。而3-5分钟的时长,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观看。这也是目前很多动漫科普类视频所采用的形式。
对于中医类问题如果单纯用语言来讲很难解释清楚,文字晦涩难懂,图片展示又单调无新意,而动漫作为一种复合媒体,其表现力十分强大,可以综合运用图片、声音和文字,把抽象的中医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态图像,对诸如:经络、穴位、内病外治等均可以较好的模拟表现。“动漫能把中医诊治机理展现出来”[3]。使得课堂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难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自提出中医药进校园后,各种旨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的活动逐步展开。“将中医药文化引进校园,通过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可以普及中医药知识,并能助力青少年健康人生,而且能将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引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开始,让学习中医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学业负担。动漫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非常适合各年龄段青少年,一个好的中医动漫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随着大众自媒体的发展,知识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用动漫来传播中医开启了中医药文化新的传播形式,不仅形式新颖别致,而且趣味性强,中医药理论知识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医药文化的亲近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青少年接触中医,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喜欢中医药,“因此应该使中医思维立于少年,来改善当今中医发展的病态,振兴中医[5]。”
为中医药学专业制作教学用的动漫课件,可以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效果,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关注动漫对基础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并且意识到它能达到的作用是传统教育手段所难以实现的。制作中医药题材动画片,能让高深晦涩的中医药知识通过动画片这种新鲜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接受,让青少年愿意学、自觉学、希望学,“通过动画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6]。”有了兴趣,自然有了学习的动力,可以让青少年更快更牢掌握中医药知识。
为了吸引青少年,适合青少年观看,制作动漫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 动画风格。面向不同的年龄段的动画,应考虑采用不同的人物风格、画面风格等。低年龄层次的卡通人物可以采用小动物,中高年龄层次的采用写实人物,乃至于三维人物,更真实的反应中医病理表现。
⑵ 故事情节。在情节设计上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和青少年自身密切相关,代入感强,让其不自觉的融入其中。古代经典小故事融合现今某些常见现象,理论结合实践,让青少年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实践、去治疗相关疾病。
⑶ 对白旁白。人物对白必须贴近生活,通俗化。可以加入一些相关年龄层次流行的词,让观看者感觉更亲切。配音时,要注意语速,让青少年能够听清听懂。
⑷ 游戏互动。动漫中间可以掺杂一些互动环节,如一些有趣的中医小游戏,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增添了观看的乐趣。
少年强则国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青少年是未来的传承人和发扬者。动漫科普的形式可以引发青少年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中医意识,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发展中医药的队伍中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虽然目前,中医药动漫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要想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动漫化做好做精,还存在各种困难,比如:对于理论知识不同的理解、经费的投入、如何化抽象为写实等。但中医理论视觉化的脚步不会停止,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医将打破传统文字的桎梏,逐步从单个的孤立动漫作品,发展为多元化的系列动漫集合,形成规模化,提高中医药动漫知名度,让更多人参与中医药学习和中医文化传播。还可以发展更多其他形式的人性化智能化的新媒体,为青年人学习中医药知识筑基,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助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樊丹.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召开[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142.
[2]周博翔,胡铁骊.中医医院信息化工作操作规程探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38(11):79-82
[3]王海莉.计算机动漫技术展现中医诊治机理探讨[J].河南中医,2014.11:2104-2106
[4]李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和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7.1:38-41
[5]赵阔,易丹,丁沛,赵煜,袁红霞.论中医思维之少年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97-99
[6]章薇,钟欢,许沁,常小荣.动漫式技术在《针灸医籍选读》医案中的应用与教学[J].高教探索,2017.S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