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耕
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我们深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5月中旬和6月中旬,我带领调研组先后赴湖州、嘉兴两市,开展实地调研,为下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寻找路径和方法。
浙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抓手是数字化转型。这次调研,我特意选择一些传统制造企业。
在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我参观了户外产品智能制造车间。作为全国最大的户外休闲用品生产基地,面对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货要求五花八门的订单,这里初步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从传统制造转向了以柔性制造的智能化生产。
德玛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有能力提供PET包装整线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企业以数字化方式,打造出专业的塑包行业智能工厂,使传统塑料生产具备熄灯生产的能力。调研中,我对企业负责人说:“你们代表了塑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和方向,很有典型性。希望你们的经验,能够介绍给全省其他企业,大家一起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寻找办法。”
在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巨石集团,我看见一座传统工厂正向智能工厂蜕变: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ERP)到生产制造过程(MES)再到底端设备设施(PCS)的纵向集成,以及企业内跨部门整合和企业间供应链协同,都已颇具雏形。
今后一个时期,经信系统将深入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利用数字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新动能和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状况怎么样?优势在哪里?发展方向又在哪里?我选择从前沿的平台和科研院所中一探究竟。
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引进了160多家地理信息企业和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初步形成了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未来,产业园能否突破单纯的地理信息产业,迈向更广阔的数字产业?园区企业运营模式能否摆脱依赖于政府采购这一相对单一的模式?这些疑问等待我们共同解答。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和柔性电子研究院,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智能感知、智能医学影像诊断、三维立体成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柔性电子……种种新技术、新应用目不暇接,种种新产业未来可期。一边走一边看,我耳边响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
对全省经信系统来讲,任务非常繁重。下一步,我们将做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高端软件、集成电路、通信与网络、网络安全、元器材及材料等基础产业,布局发展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等前沿产业,推动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创新引领、高端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和平台,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社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特别是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调研中,我走访的中国电科集团某研究所,是数字经济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在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养老、智慧公交等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市场应用基础,且拥有最关键要素——丰富的人才资源。我建议研究所负责人,要发挥大院大所的人才优势,聚焦有竞争力的民用领域,努力做一个领跑者。
作为全国规模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在线医保等一系列融合式创新的先河。但深入了解后,我向互联网医院负责人建议,在平台和医生之间建立更紧密、更稳固的合作方式,争取实现医患精准匹配,让患者享受到不亚于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体验。
社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根本上还是要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政府治理的数字化应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在这一领域,重点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精准度、在线服务成熟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杭州一家独大,是当前我省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痛点。两次调研,我都选择了杭州以外的地方,看看其他市县是否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
调研发现:发展数字经济,浙江11个地市都有条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才是真正的“一号工程”。
我们要以数字化引领“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做好全省数字经济生产力布局,支持各地发挥优势、错位发展。要加快建成全省“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全球电商、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港航物流、海洋经济、农业生产等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加快打造集金融科技、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产业、移动支付等于一体的新兴金融中心,培育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