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彦文
苏公谪居黄州之时,常披蓑衣,穿芒鞋,荷银锄,从农教,结农友,顺农时,守农规,食农饭,作农夫,充牛医,躬耕东坡、黄泥坂,谦恭平易地与农家为伍,虔心投入地与农人同生息,共甘苦。这虽是生计使然,更是悯农“三爱”——爱农乡、爱农人、爱农事的情怀所致。言其“固有”,是说他到黄州之前,就依照儒家仁政爱民的清官标准和传统的“农本”思想,竭力为地方赈灾、治水、保农耕,请免农家赋税。他当时虽然对王安石变法颇置微辞,而却赞成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其间,歌农诗词有《鸦种麦行》《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吴锡道中赋水车》与《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等代表作。悯农“三爱”情怀,尤以《浣溪沙》五首表现得最为集中、强烈。
宋神宗元丰元年初夏,刚任徐州太守的苏公,在州治东路徐门石潭谢(祈)雨往返途中,写了五首《浣溪沙》词,抒发深厚的农情。五首词之中心点,虽各有侧重,但都着眼于“人”字,放眼于“美”字,落脚于“爱”字。词旨主次分明,珠联璧合,无隔无碍。词意辗转相连,一脉贯通,一线穿珠,一气呵成,步步引人入胜。最后以“何时收拾藕耕身”“使君原是此中人”的表白而终曲。他说使君原本出自农乡,意愿回归农乡,真心热爱农乡,此时更是眷恋农乡,认定农乡绝胜官场,强烈地表现出以下三爱。
一、爱农乡
第一首和第五首侧重于土厚物华、风光明媚、风气良善的农乡。上片:“日照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suīxū)。”主写郡守同乡贤父老一道求得雨过天晴之后,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各种形态的野花开得娇艳若滴,融融日光照着清澈的潭水变得暖和起来。大大小小、鳞色各异的鱼儿,欢快地戏逐清波,自由自在地鼓腮摇尾,跳跃沉浮。石潭四周村落相望,林木蓊郁。高大的风景林,枝繁叶茂。夜晚,无数乌鸦安详地栖息其间。果木、花草、禾苗、羽族、鳞族与乡民,共享雨后温馨气象。黄毛稚童、白发老人,听到“谢雨”的鼓乐声,纷纷涌出家门,引领注目观望。词中所涉的自然风光、风物与人事风情融为一体。
下片:“麋鹿逢人虽未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意谓“谢雨”鼓乐声,让沉寂宁静的石潭所在地的气氛活跃起来。生性胆怯,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听到鼓乐声,立即惊慌地奔向深林。颇通人性,喜爱热闹的猿猴则毫无顾忌地凑近人群,意欲分享祭神剩余果品。那些参与“谢雨”及临场围观的乡民乘兴而归,将所见的新鲜事儿告诉采桑姑妇。
第五首上片回应开篇之“雨”字,主言清新、和谐、洁净、无尘的农乡环境——“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下片紧扣前词之“日”字,以“日暖、光媚、桑青、麻秀、草荣、风香”的地物写农乡的勃勃生机——“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表达使君热爱农乡的殷殷情感。
二、爱农人
第二首侧重于至诚、淳朴、敦厚、勤劳之农人。上片:“旋抹染红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是说村姑村妇听到睿智高才、诗文卓绝、仁和清正、廉洁爱民、百年难遇之明官、能官、好官,即将路过村道的新闻,都不约而同地更换仅有的靓装,涂抹平时少施的脂粉,三五一簇,倚立荆棘编插之篱门前,等待观睹新任太守之丰采。婆媳、姑嫂匆匆出户,情急之下,踩破绛色罗裙亦在所不惜。
下片:“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言收麦子后,适逢天降甘霖,夏种秋收亦必有望。乡民为感谢上苍,依俗备好酒肴祭品,扶老攜幼至土地、社神庙前举行赛神活动。老老少少虔诚地拜土地、五谷神,祝告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乡里安康。祭毕,大家就地共饮共食,其景况非常热烈。小鸟、苍鹰闻到祭品香气,也来与人同乐。它们频扇羽翼,吱鸣翔舞,低空盘旋,等待分食剩余祭物。欢饮社酒过量的老翁醉卧路边,又给赛神增添一分情趣。
词中将农夫、农妇、老翁、幼童等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纯真可敬,善良可爱。作者钟爱农人之心,温暖于词之字里行间。
三、爱农事
第三与第四首侧重于绿染香薰、忙碌有序、辛苦欢乐之农事。第三首:“麻叶层层茴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洗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上片曰:夏日雨过天晴之时,繁茂舒展的青麻叶片青光闪闪。家家户户忙着煮茧缫丝,散发出特有的香气,弥漫整个村庄。操作娴熟的绞丝姑娘眼见麻秀蚕丰,喜吐柔声娇语,传到藩篱墙外。乐融融的气氛,好不教人身临其境!
下片言:作者在村外见到一位白发老农,花眼迷糊地审视青嫩饱满之麦穗,兴奋地,一刁刁将它捋下来,准备捣碎成粉、炒干做一家之食。他心里还询问下一季菽豆几时成熟?
全词描述农事虽忙而不失于欢乐,耕作收穕虽紧迫而有情趣,农家生活虽艰难而有希望。这表现作者对农家生活、心理、情态、憬愿观察细致,揣摩深透。
第四首既侧重于初夏风物、农事,又表述明官与农人的亲和关系。词曰:“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思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上片曰:蚕茧下架之时,正值枣花飘香之日。风吹枣花发出“簌簌”的轻声,纷纷落到行人衣巾上。村里各户的缫车声响相继,一片忙碌、火热气氛,展现出丰收景象。村头有位衣着褴褛的菜农,站在大柳荫下叫卖黄瓜。一幅农乡、农人、农画图生气盎然。
下片写使君在“谢雨”回归途中,因日烈气蒸,感到身乏口渴时,但见道旁人家柴门关闭,便下马缓步近房前,亲自叩门,彬彬有礼地用试探语气,向户主讨茶喝。其“敲门试问”四字,十分传情、传神地刻画出这位地方高官,平易、亲和、谦恭、仁爱的感人形象。
上述五首词表意、写景、抒情,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语言朴素、清新、贴切;遣词准确、传神、有味(如:“深红、暖见、相排、踏破、隔篱软语、牛衣古柳、敲门试问”及“垂白、醉眼、虽未惯、不须呼、光似泼、气如熏”,都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之辞组)。描绘简洁、生动、感人。其写风物,如潭鱼、麋鹿、猿猴、鸟鸢、树木、桑麻、枣花、莎草、蒿艾,一一形象逼真、声色俱到;举农人,如黄童、白叟、醉翁、村妇、采桑姑、络丝娘、卖瓜汉,个个淳朴善良,敦厚赤诚;言农事,如祈雨、收麦、捋青、煮茧、缫丝、赛神,桩桩真切动人,乡土气息浓烈。作者笔下的人、事、物,无不美好、可亲、可爱。正因如此,故而在最后一词中,真心实意地表露“何时收拾耦耕身”“使君原是此中人”。
(作者系湖北罗田人,方志专家,曾任黄冈市方志办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