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书写当代爱情

2018-12-22 02:47贺小凡张丽军
当代小说 2018年11期
关键词:晚霞命运

贺小凡 张丽军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秋高气爽,从摇曳着落下阳光的枝脉的缝隙之间,层林即将再次尽染的此刻,那曾经在元人笔下翻飞成文字的诗情穿越时空至今未变,依旧美得影影绰绰,依旧美得生机勃勃,依旧美得一泻千里,依旧美得摄人心魄。在戊戌年的秋天,我们再一次发现,文学依旧是有着如此撼动人心的力量。诗歌与景同偕,美在意境里。小说是讲故事的人送给时代的礼物,我们的年代,我们的岁月,共同的生活印记,岔开的生命轨道,而时间川流不息。被镌刻的,或是永恒沉默而又无限言说的月光,或是某日某时某地一个瞬息投下的树影,或是故事真的发生过,或是想象在现实中狂舞……是文学的千万种姿态,诉说着生命是怎样行过。

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自人类诞生的一刻起,日出日落的每一寸土地之上,这个文明的命运就由男人和女人共同见证、共同创造。男性象征着力,女性象征着美;男性是阳刚之气的代表,女性是阴柔之美的凝聚。夕阳绽开,明月低回;旭日东升,月华流照。正如太阳和月亮的决然不同而又相伴相随,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或直接或间接地谱写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几乎找不到多少文学作品可以脱离男性或女性角色的参与而存在。在最近的一批当代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岁月怎样过去,时代怎样更替,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始终存在。当性别角度的不同造成不同的选择,命运就这样不可抵挡地出场了。也许在生存面前,我们都是自主的,但这自主之中,究竟有着多少与生俱来的不可抗性?我们踏上那条自主选择的道路,最终发现,原来命运是如此神秘又强大的东西,它时时刻刻酝酿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蔬一饭之间,却又如此不可控,而男性女性,有时竟然也互为命运。那些由性别角色决定的根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选择,不仅使故事的发生充满离奇与必然的魅力,并且是小说创作者时常有意或无意去刻画和传达的话题。

《山花》2018年第8期刊载了邵振国的《回水湾》,小说主要由两位男性角色——孟歇雁和儿子滩嘴子;一位女性角色——晚霞出场组成。故事发生在那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城边,自然与黄河这条北方人民的母亲河分不开。父子二人的职业来自这条河——“唉,这营生,这不该是营生,可又必得叫它营生,因为它挣钱”。黄河里溺水者众,孟歇雁捞人,做的是德行的事情;可到了滩嘴子这里,捞人,认尸,却成了每次2000元的买卖了。父子的日子就这样浮浮沉沉地漂在黄河上,看似湍急的流水里,流去的生活反倒是平静的。直到有一天,他们捞起了一具“女尸”,这“女尸”居然呕了一口水活过来了。她像是一个谜,悄悄默默地流眼泪,悄悄默默地闯入父子的生活,真像她的名字那样,散发着紫色的神秘,美好,和一点难以言说的邪气。可以说,是那长着白兰瓜的沙地、透明的羊皮筏、浑浊的黄河水、开白花的羊奶角角、沙石里长的骆驼刺让她活过来了,是那个会把腊肉整齐地留在碟子里给她的滩嘴子,和那个种地、务瓜,刨挖着光阴的孟老爹让她活过来了,这里的生活是从未有过的温暖可依啊。后来,晚霞和滩嘴子相爱了。城里的生活让她再无留恋,她不再属于那里,只有在沙石地里,她的心绪才能宁静下来。在故事的最后,一个往常一样的日子,晚霞突然跪在孟歇雁的面前:爹,我走了。整个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正如黄河水流淌的姿态,不像长江那样烟波浩渺,其间却暗流涌动,打着一个个漩涡。作者并未一口气将故事的背景和盘托出,而是创造一条宽广的河道,让读者顺流而下,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物的面目也就一点点清晰立体了。我认为,《回水湾》本身也是一个探讨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与命运的难得文本。在这篇小说中,我們首先就能看到男女两性截然不同的生命原力——父子二人同样肌肉疙瘩隆隆的,同样一划一刨臂膀伸得很长,父亲在土地里刨挖些光阴,儿子在河面上钻营着生计,他们的营生也都是基于男性力量上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作品中唯一一个女性形象晚霞,无疑也是女性柔美的化身:她柔弱,活过来跟死着时一样,走了几步就昏倒在门边;她美丽,这种女性之美对滩嘴子的吸引力是毫无疑问的,而她自寻短见之前所谋的职业,作品中虽然没有言明,我们却可以隐隐感觉得出,几乎一定与女性对自己肉体的出卖有关。这种谋生的方式,是晚霞这种女孩子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混入希望而不可及的阶层的一种捷径。如果细读下去,文中有两处描写很有意思。一是对晚霞小腹上一只褐赭两色的蝴蝶文身的细节刻画。这只蝴蝶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像孟歇雁传达着女孩的身份,第二次,蝴蝶的出现更像是晚霞关于自己过去不愿让滩嘴子知道的部分,于是,蝴蝶成了她身份和心结的双重象征。此外,蝴蝶与晚霞本身也十分相似,那蝴蝶是兼具着美丽与禁忌,活力与不洁的,身为一个女性,自己的过去“不干净”的阴影就像蝴蝶文身一般挥之不去。二是晚霞跟随滩嘴子那次卖瓜的途中,抛却一切身份、背景,二人成为最真实、最充满活力的男性与女性的代表——“滩嘴哥,他长得很壮实,他的背影尤其耐看,挺挺的头,脊梁,年轻而力勃,她爱他,她应该有这么个男人!”他让她觉得太阳很烈,照晒得人很光明,很透亮;他带她去卖瓜,骄傲地说我和老婆一起来卖瓜,“像个骄傲的大老板,也像个极得意幸福的小土包子”。让人颇能联想起莫言在他《红高粱》中赞扬的人类最本源的生命活力——女性的丰腴、鲜活、生生不息,男性的野性、自由、果敢强悍,共同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而晚霞离开,就像滚滚流逝的黄河水那样不着痕迹,对着父子二人沉默不语,唯有那句无声的花儿依然回荡,这是属于男性的沉郁,这是属于男性的荒凉。

关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羁绊,这种羁绊对各自命运的影响,更是小说中述说不尽的话题。当时间过去,把人生当成一个不断结局又不断书写的故事来看,命运的实感便十分强烈了。曹军庆的《时差》(《山花》2018年第8期)以颇具幽默色彩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故事开始于1983年一个小镇灰扑扑的街道。全篇以“我”的旁观者视角,时断时续,不紧不慢,对“我”在小镇上教书时的同事王老师的生活经历像拉家常一样展现和记载。在时间的窗口里,每个人都是风景。王老师是一个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男性身上的女性角色,她的生活与事业,全部围着自己的婚姻生活运转。王老师愿意相信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而她幸福的来源始终是自己的丈夫。在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个女性角色,小静,她与王老师的丈夫温克俭真心相爱,而两人之间的羁绊更是深至一生——与小静的关系是温克俭被诬告死刑执行时唯一能坐实的罪名,小静在温克俭被枪毙之后遁入佛门。当禁忌之爱劈头盖脸地袭来,或许真的很难说得清楚谁是谁的劫难,只能说,人与人的命运真的是环环相扣,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吞噬一切的力量。在荆歌的《姐妹》(《花城》2018年第4期)中,男性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可以说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一次次转折。秦云婷因对酒鬼丈夫不再留恋,带着女儿去西班牙生活;女儿和饺子馆老板的恋爱,使她几乎失去了自己的女儿;租住秦云婷房子的女硕士,被秦云婷曾经的嫖客杀害。女硕士和秦云婷已经成为彼此在西班牙最亲的人,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女硕士一语道破:“你这么说,就是还是很在乎他们呀!”这是一个无需回避的现象,女性的成长道路总是与她们身边重要男性人物密不可分,在女性意识的深层,真正意义上摆脱对男性的精神依赖是十分困难的。而徐皓峰的《弥勒,弥赛亚》(《收获》2018年第5期)让我们看到,命运纠缠至此,再加上时代大潮的痕迹,民族碰撞的意味,一张信仰拷问、人世反思的大画就此铺开。在王秀云的《不需要解释》(《清明》2018年第4期)中,我们再次看到男性与女性,可以由亲密、欣赏和爱一步步变为彼此地狱般的存在。丈夫可以窥见妻子电脑中的一切,却注定无法懂得她。于是,婚姻成为了两人的苦痛和牢笼,他们无法停止内心疯狂的撕裂,无法停止对对方的折磨,直到八个月大的女儿死去,上演了一出灵魂永远无法相认的悲剧。当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幸福的可能便再也无迹可寻。戈铧的《夜雾下的银杏》(《清明》2018年第4期)则书写了一个我眼中小时候的楷模、偶像的女同学刘立红的故事。她是一个通读世界哲学史,却只能蜗居在小小的床铺上感慨世界的狭隘的人。饱读诗书,一身傲气,崇拜着居里夫人和刘晓庆的她,却走上了为金钱代孕的道路。就像她腹中辛苦养育了九个月的两个孩子,他们竟不是自己的;其实,刘立红幼儿园时便显露出来的绘画天赋、她的责任感、出类拔萃的好成绩、努力换来的优秀,多么像这对婴儿,在尘土飞扬的生活道路上,一点一点离她而去。一个把生命的价值正是在奋斗中实现当作人生信条的人,就这样消失在层层的夜雾里。读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思考女性生存与突围的问题。上天把生育的使命交给女性,把母性的光辉与伟大赐予女性,于是,多少母亲匍匐在苦难的大地上,而曾经绽放过的踪迹,早已荡然无存。同样书写女性沉重命运的还有艾玛的《夹叉》(《收获》2018年第5期)。何荣芳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清明》2018年第4期)以两个穿插交错的故事,写过去的王七妹和现在的吴花花。王七妹背叛了自己包办婚姻的丈夫,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生也生得,死也死得;吴花花爱上有妇之夫,十八岁生下私生女儿。这是一个女性谅解女性的故事——原来,王七妹不是英雄,她是一个鲜活的、爱过的女子,轰轰烈烈,真真实实;吴花花也不是“破鞋一只”,她是小城好人,她的经历,她的承受,她的那些爱与被爱的故事,同样是美好,是感动。诚然,偏见的消解是何其困难,不仅王七妹的时代,即便是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时常一边高呼着理解万岁,一边又不自觉地行走在偏见的路上——她不守妇道,坏了纲常,这话也是经由女性之口说出的。而读到赵大河的《我带你去个地方好吗》(《雨花》2018年第8期),我们就像坐在一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一往无前但却没有方向的车上,一瞬间怦然心动,一瞬间神清气爽。像是一场毫无计划的逃离,像不真实的向往全部发生,像一场梦。普普通通的一男一女,正如作品中的“她”和“你”,他们不必是谁,甚至不必是自己,在电光石火的一瞬,只因为对方,想起了关于生活的一切梦想。当夜晚过去,她的手背柔软得像一片新雪的触感,在他心里不会散去。爱情啊,永远是胜却人间无数的事情。

女性之于男性,一旦上升到美感的层面,尤其是当她们的美丽存放了男孩无处安放的青春,那种影响便一定拥有了直抵灵魂深处的力量。这时,女性便成为男性一切美好想象的寄托,像是玄学妙语,让他们成长,帮他们开悟。邓一光的《香蜜湖漏了》(《花城》2018年第4期),全篇就只写“我”与19岁时暗恋对象在几十年后偶遇的一个台风下午。时过境迁,他一见她,还是立时感受到了一种水洁水清的单纯的安静,又看到了那袭安静的“远山蓝”,那女孩叫秋千儿,年少时期的记忆与梦幻一般的情景相连,好像过往的一幕幕都可视而鲜活。在没有来由的深情和爱欲带来的苦痛之间,在梦寐以求的痛苦挣扎和求而不得的冷静沉淀之间,许多男孩就是这样真正开始长大。同样,曹军庆的《时差》(《山花》2018年第8期)中的小静,她“头发湿漉漉的,闪亮地披在肩上”,她是很多年轻的男性常去“打扰”的理由。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她还是那个一被提到,就能触及那些老男孩们青春记忆的一抹色彩。此外,尼楠的《别有洞天》(《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以女性的视角述说了林先生带给“我”的那种“仿佛一切都要死去了,这个时候,天空中云层翻滚聚拢”的感受。

正如《蜜香湖漏了》中的那句感慨,工业时代也好,农耕时代也罢,都不如命运来得那么直接。在本期的中短篇小说中,无论转街过巷还是久别重逢,无论故事发生时天空高悬的是哪一年的月亮,关于男性与女性那说不尽的互为命运的种种,就像人类文明的诞生那样永恒。这些爱情,有的早已被时光腐蚀得锈迹斑斑,有的甚至只在意念中根深蒂固地发生过,在当代文学的场域之中,当文学面对爱情,作家们书写他和她的故事的过程,不禁让我们追问反思,在爱情自由的权利早已扬起胜利风帆的今日,爱情的生长、更新、创造似乎也没有变得更容易。历史走到今天,当代中国作家该如何带着各自不同的性别密码,去开辟一个更加正当而幸福的人生,书写属于21世纪当代中国人的爱情。

猜你喜欢
晚霞命运
童年
命运与共
命运的更迭
晚霞
晚霞真美
命运秀
晚霞
为了晚霞绚烂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