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维铮
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探究
文/杨维铮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有了极大的增长,其发展速度和成就一度让世界其他各国刮目相看。推动中国经济“飞跃式”发展的原因众多,人口红利就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中国社会渐渐呈现出“未富先老”的趋势。以往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人口红利甚至演变为一种“人口负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又将何去何从?本文试从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关系入手,探究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口新红利,实现新发展。
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经济发展;新人口红利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着自身劳动力数量多、成本低的优势,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适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这表明我国依靠庞大的人口数量实现自身发展的时代已经悄然结束。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这是符合其社会发展实际的。而我国借助计划生育政策人口也进入了低增长率阶段,甚至出现了“中间轻,两头大”的人口年龄分布状态,这极大地增大了青壮年劳动力的负担,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从2013年单独二孩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国家试图通过增加出生率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但由于现代女性受过良好教育,养育孩子成本高等原因,她们的生育愿望并不高。因此政策也难以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所以如何在失去人口数量优势的情况不让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负担,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委实重要。
人口红利在发展经济学中指的是在人口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达到顶峰后,随着后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这些婴幼儿成长为成年劳动力后,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相对较少,劳动力抚养比较低,从而他们有了一个把钱花到其他方面的机会窗口,这就会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其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种由于现期承担抚养成本而在未来有更高回报的人口现象,被称为“人口红利”。
人口负债指的是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的初始时间和速度的不同,后者要先于前者,这使得少年儿童较多,而老年人口比较少。总抚养比上升,不利于经济发展。当所有年龄层次的死亡率都下降后,人们寿命提高。儿童抚养比的进一步下降,导致养老问题突出。
2.1.1积极影响: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人口红利期内年轻人负担较轻,社会上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成本较低,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
第二,从储蓄方面来看,我国劳动力受传统观念影响,有较强的边际储蓄倾向。因此,他们获得的收入被大量转为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从外贸方面来看,当储蓄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外贸易投资进而增多,从而推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1.2消极影响:这种依靠着人口数量的人口红利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人口红利拉动经济重“量”不重“质”,劳动力数量虽多但素质不高。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成本低的要求较高。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渐渐落后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另一方面,结构型失业问题显现出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技术型、知识型企业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市场上一度出现了“招工难”与“用工荒”的这种局面。
第二,老龄化问题渐渐凸显,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我国现今医疗水平较为发达,人们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出生率也较低,这使得如今我国青壮年劳动力在养老问题上负担重,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我国易在这种人口红利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无法通过创新进行转型,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停滞的状态。中国依靠着庞大的人口数量实现经济在短期内的发展,但这种发展难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达到经济的继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着人口数量实现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依靠着人口质量的新人口红利正在崛起,并将会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凭借着劳动力数量占优拉动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发展以劳动力素质取胜的新人口红利,用知识与科技取胜,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此外,我们也应大力开发老年市场,发展“银发”产业。同时完善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户籍制度,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舒心服务,减轻青壮年劳动力的负担,另一方面让劳动力在区域内可以自由流动,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化使用效率。
因此,人口红利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它的结束将代表着我国迎来了一个新的依靠着人力资本、技术优势取胜的一个新的机遇期的到来。中国应抓住此次机遇,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
[1]张爱美,郭静思,吴卫红.人口红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城镇二元化视角[J].商业研究,2018(02):57-64.
[2]晏月平,韦思琪.中国人口新常态与新型人口红利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32(01):58-70.
[3]晏月平,李新宇.人口红利期结束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人口与社会,2018,34(01):19-31.
[4]魏思露.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08):101.
[5]郑炫圻.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22.
[6]翟文华,周志太.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新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7(01):18-22.
杨维铮(1997-)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