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娟 徐邓耀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按照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对经济走廊定义为次区域范围内生产、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地联系为一体的经济合机制。在区域增长极中,走廊经济构建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著名的莱茵河经济走廊就是成功的典范。目前学界的研究中,对经济走廊主要分为两大类——跨境经济走廊和境内经济走廊,前者一般是国家层面主导,涉及国家间的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互补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陆续主导提出了一些跨境经济走廊,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包括中国—东盟经济走廊、孟中缅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境内经济走廊中,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引导几乎没有,主要是一些学者研究的构想,如广东恩平旅游经济走廊(黄向,梁明珠2007)、秦巴经济走廊(刘桂华,陈 勇等,2005)、广武经济走廊(李继东2010)等。经济走廊中轴线形的狭长地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交通走廊是其基本的外在特征,以经济合作为目的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卢光盛,邓涵2015)。而嘉陵江流域狭长的地带以及区域间的发展情况正适合构建经济走廊。
嘉陵江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长度仅次于汉水,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历史上嘉陵江流域各市经济联系紧密(汉唐的丝绸之路、广元的入川地位、阆中的省府州府等),但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陆路运输的发展,水运急剧衰落。如今嘉陵江梯级电站的建成、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逐步推进实施,港口水运的优势将重新提上日程。经过南充市政协的牵头,对嘉陵江沿线的广元、南充、合川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后,我们认为南充需抓住机遇,谋求以港口为依托,贯通嘉陵江中下游各地级市,发展嘉陵江经济走廊,衔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水运港口发展为纽带,以交通线路为载体,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开展投资贸易及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形成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经济流域。
在新一届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正在逐步推进,沿江高铁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推进,亚投行的运行不断解决国家战略的资金问题,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正在逐步改善。可以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中亚、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国家间区域一体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从地理区位看,南充恰好处于两大国家战略中间的一个节点,通过嘉陵江水道可以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国家的经济战略添上浓重一笔。
面对成都、重庆的双核大都市,南充可以充分利用两大城市的等距优势,成长为四川的“徐州、东莞等”。距离中心城市200公里,常住人口达到630万,是南充最好的区位优势。南充城市规模的扩大离不开城市房地产拉动和社会零售消费,近年来南充对周边区县的吸引力在增强,理论上和现实上都可以做大做强的。如外资企业在选址时可以考虑在南充设立生产制造中心,利用南充的人力资源优势,产品直接对接成渝消费市场。南充可以抓住机遇,可让跨国公司避免在成都、重庆分设制造中心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更能通过“一带一路”连接欧洲市场。南充需要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充分挖掘地缘优势,改善区域发展瓶颈。
在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中南充只有港口运输具有比较优势,且对于成都经济带来说选择南充港是更有前景的。目前全四川省境内的航道最好的是云南水富到泸州段,2011年四川省的港口货运仍然集中于泸州和宜宾港,这两个港口占全省的47%;其次为广元港和南充港,广元港年货物吞吐量为958万吨,南充港只有419万吨;泸州港是宜宾港的一倍多,广元港又是南充港的一倍多,但广元港主要是砂石等产品。投入巨资的乐山港地位已经衰落,2011年货物吞吐量只有320万吨,居于第8位。南充港的地理位置、腹地情况最为优越,如果从交通、地形条件看,其综合运输条件甚至优于乐山港对于成都经济区的区位。目前最大的瓶颈是工业产业集聚缺乏和航运产业的不发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战略,发挥南充港的独特优势,争取成为成都、德阳的一个重要出海港口。
2013年嘉陵江经济走廊区域内年末常住人口占川渝两省市的12.1%,GDP占7.9%,辖区面积占6.6%。整个嘉陵江经济走廊涉及重庆的面积是2343平方公里,占重庆总面积的2.8%,涉及重庆的人口132.79万人,占重庆总人口的4.5%,嘉陵江流域面积为1040.6 平方千米。未来将依托南充、广元、合川、广安等重点城市节点,以水运港口发展为纽带,以交通线路为载体,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实现率先突破,促进流域内产业的优势化和差异化协同发展,形成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经济流域。
建设嘉陵江经济走廊,对于四川来说,是主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成都经济圈以东,依托嘉陵江、兰渝高速、兰渝铁路,将广元、南充等极点连接成一条新的发展轴,成为四川全域全面开发、多点多极共兴、重塑经济版图、实现强省之梦的一个有力抓手,是由多点多极战略向多点轴战略演进的一步好棋。对于重庆来说,符合重庆谋求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枢纽地位的战略思路,借助兰渝铁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将比目前绕行达州、西安缩短运距820公里,运时减少10小时,大大提升重庆在北向上的辐射力和集聚力。也是嘉陵江流域各市谋求新格局的重要节骨眼,是以水兴港、以港带城、以城兴廊,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流域各地经济发展现状,使兰渝铁路和嘉陵江航道不仅仅是只起到连接新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流域的发展理念,提升了流域的发展地位。通过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利于加快流域经济的发展,为“两带”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支撑;有利于完善整个西南国家大通道的建设,促进西部内部对外开放;有利于拓展与东南亚、中亚国家间的经贸联系,推动中国-东盟、中亚的贸易发展;有利于增强次区域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走廊的建设关系到1341万人口的福祉,可以让川渝地区在除成德绵城市带、渝西经济走廊、川南城市群之外形成成渝经济区第四增长极,培育未来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成为四川及整个内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一个范本,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嘉陵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首先是依托流域内的南充、广元、合川等重要城市节点,通过大力发展完善的交通体系和产业培育来实现整个流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其次是这些节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承载力的增强,将在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中间培育出次一级城镇体系,促进流域内城镇体系的完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最后通过节点城市和城镇的发展实现人口的有效集聚和产业发展,培育更多增长极,发挥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如南充主城区人口超过百万、广元和合川各超过50万,就可带来额外的2%的经济增长。
(1)争取税费优惠政策。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收费问题,要收回投资成本就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费过高会扼杀市场成长,需要协调好各区间段的收费问题。如对泸州港的管理中,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优惠政策,对进出泸州港的集装箱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按 40%收取。嘉陵江经济走廊中的港口运费问题,也需要借鉴泸州的模式,合力争取直辖市、省政府的相应规定。通过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港口腹地规模经济。
(2)协调发电与通航矛盾。这是目前最大的瓶颈问题,通航和电站分属不同的机构,存在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多重利益关系。更严峻的形势是,航道建设的时候是按照III级标准建设,未来船舶等级增大时要改造现有的航道花费巨大,有些在规划建设施工中估计不足,导致航道占用(如广元的红岩港)。目前各航道中,南充都京港的优势较明显,但航、电矛盾突出,急需市一级及省一级的政府协调。
2013年合川的城镇化率(60.64%)远远高于南充的城镇化率40.89%(数据来源于2014年合川和四川省统计年鉴),南充城市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元更是面临着人口的净流出,出现人口的负增长,城市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人口的流动是不能抑制的,只有增强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凝聚力,方能孕育商机、集聚人气,利用成渝大市场。南充在轨道交通方面需要积极和成都、重庆对接,纳入成都重庆的一小时经济圈,除了已有的成南动车、即将开通的南渝动车外,还要争取与合川的轻轨对接,衔接入南充;争取与成都之间的城际高铁,衔接德阳制造业。同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这样就能真正形成聚集人流的大城市,也有利于农村的产业化。
对于流域内规划趋同的产业,各市应将财力、人力、物力集中到自己更有优势的领域,实施“错位发展”。避免各市在招商引资中陷入税费优惠的怪圈中,依靠投资软实力赢得企业的进驻。创新能力是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川、南充、广元三地拥有大量的人才教育资源,因此,整合科技力量,推进区域的科技研发工作,构建区域统一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加快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要发挥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以大幅度迅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联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优先支持一批条件成熟的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开展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
具以沿江为依托,狭长的经济带连成一体,发展经济走廊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也能串联国家战略。而嘉陵江经济走廊的构建既有理论基础,也有政策背景和发展前景。因此构建嘉陵江经济走廊势在必行。而区域嘉陵江经济走廊的建设,离不开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其所服务的区域)的发展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嘉陵江经济走廊是成渝经济区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路径最短、历史上联系紧密、现有基础设施好、未来前景光明的重要经济发展轴,有打造为川渝开放合作示范带的良好条件。纵观世界发展史,水上航运的发展,带来了现代国家的发展,国际贸易中60%的运输是通过海洋集装箱港口运输。嘉陵江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第一大支流,沿江各市只要建立好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收费问题、通航与发电矛盾、航道整治、政策补贴、产业布局等多方面问题后,就能使目标变为现实,让交通走廊变成经济走廊,迎来流域经济发展的明天,再现“门泊东吴万里船”盛景。
[1] 卢光盛,邓涵. 经济走廊的理论溯源及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J]. 南亚研究,2015,(2):1-14.
[2] 李继东.论广武经济走廊拓展与整合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38-41.
[3] 于洪洋,〔蒙〕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1):96-106.
[4] 刘桂华,陈勇等.略论秦巴经济走廊建立的必要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27.
[5] 黄向,梁明珠.区域带状极核型主题旅游产业集群培育———以广东恩平旅游经济走廊为例[J].经济地理,2007,(1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