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禄
我不是高雄人,但我依然记得,两年前的台北凯达格兰大道,无数年轻人在夜空中高举手机,高喊“点亮台湾、就是明天”。这道光,照亮了年轻人焦虑的内心,也把蔡英文照进了庙堂;两年后,当年的诉求成了笑话,还是这道光,照出了民进党的执政无力,也把韩国瑜照成了蓝营救世主。
你会发现,一场绿一场蓝,跳动的还是他们。从野草莓到反核游行,再到洪仲丘事件,以及劳基法争议和撕裂社会的“公投”,背后都是台湾年轻人满满的焦虑。
岛内环境从未乐观过。多年经济疲软、薪资不涨,物价却逐渐走高;老一辈把持着社会资源,年轻人基本升迁无望。走在台湾街头,除了黄金地段,不如十年前热闹;年轻人享受着自由,却离世界越来越远——2017年10月发售的、由台湾品牌HTC代工的手机Google Pixel 2,三个月后,竟然在台湾难觅踪迹。
世界快速变化,台湾好像一点也不心急,只知道紧紧抓住手里残余的美好。年轻人逐渐认识到:被边缘化是一个事实(之前一直不愿相信),又没有勇气正视问题,不如拥抱小清新,把自己放逐到美好的幻觉里。
然而,现实依旧,这种自我欺骗到了最后,就是情绪的大爆发。于是,他们手拉着手,拒绝核能、拒绝都市更新、拒绝走出去……
这届台湾年轻人,活在同温层里,长不大。“同温层”指的是社交网络兴起后,因为算法及个人选择,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与自己相似的想法或言论。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活在负能量满满的同温层里,看不到外界的變化;比他们更情绪化、更会开炮、更会解构权威的人,无论是播客还是政客,都会被他们愤怒的光芒,照得无比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