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画
在化学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竭力从增加学生实验入手,力图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效果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都是“被动”实验造成的。学生平时缺乏实验经验,教师又不敢放手,导致学生习惯于看着课本做实验,对着实验手册“照方抓药”。这样学生虽然动了手,但是很少动脑,实验是被动的,收获不大,缺乏的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原理的分析能力。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广大化学老师应响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开辟以应用和探究化学知识为内容的家庭小实验。
首先,开设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材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学科体系,就在于它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全面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课时,教师从某一重要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解释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所以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实验,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的知识后,我布置了两个实验:用碱面洗油污和肥皂去污。又如,在学习了金属和乙酸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实验,烧水用的铝壶使用一段时间后,壶底会出现水垢,让学生思考如何除去水垢,加食醋行吗?学生通过实验,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开设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清了一个操作原理后,就应该让学生去模仿,通过实验了解基本操作原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操作、思维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并启发学生利用家中的废弃物制作实验仪器,培养学生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新能力。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的饮料瓶、吸管等自制浇花器;让学生用天然花卉自制酸碱指示剂;调查本地区家用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虽然家庭小实验的学习目标不一定指向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但是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现出的探索勇气、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协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自信心,激发起来的兴趣和情感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这些是其他学习方式所不能给予的。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而使学生发展起来的主体意识、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質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能使学生受益一身。
第三,开设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认识事物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从课堂教学抓起,更要从家庭小实验做起。如:在复习物质鉴别时,我布置了一个题目:利用家中物品鉴别两包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用食醋检验有无气体,这是化学的思维定势。学生通过实践,想到很多鉴别方法如:①品尝是否有碱味,②洗涤油碗是否去污,③加入面团,馒头是否疏松多孔,④放置在灶台上(或桌子上)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潮解等。通过实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发心智,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总之,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养成了边学边干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就积极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学生将在课堂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养成,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陵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