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瑞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重视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的内容比起来,其探究性更强,内容更丰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更高,尤其强调教师要在历史校本课程的開发中提高自己的人格影响力,以此来带动并鼓舞学生投入校本课程的学习之中。因此,在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人格影响力。
一、严谨务实的求学人格影响力
历史是一门严谨性非常强的学科,校本课程在设计与开发时,也应当秉承求真务实的原则,并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能够被教师的这一人格魅力所感染与带动,从而养成严谨务实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开发《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这一主题的校本课程时,教师应当在课程中贯穿与体现这几个关键点:其一,如何正确地评价与秦始皇有关的影视作品。在调查了解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之前已经看过有关秦始皇的电视剧或电影,考虑到观赏性或者剧情的问题,影视作品通常无法非常客观全面地展示史实全貌,而学生就必须学会正确地排除修饰美化的戏剧效果,抓出其中的关键史实。其二,如何正确地解读与秦世皇有关的文学作品。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书写手法不一样,比如小说会更强调戏剧性,更具有故事性与可读性;传记会更强调记录性与评述性,教师在校本课程中引入有关文学作品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将其中的客观史实与主观评述区分开来。其三,如何正确地用历史思维与个人认知去评述秦始皇。校本课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去评述而不是偏颇臆断地解读。总的来讲,通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严谨务实的求学精神来提高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严谨务实的思考习惯与方式。
二、主动思索的探究人格影响力
校本课程具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因此需要学生带着更多主动性去自主探究、思考、追问、交流、反思,整个过程则有赖于教师的指引与帮助。比如,在组织开发《科举制的创立》这一主题的校本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纵向的维度来思考:从小学到大学这套人才选拔制度,是如何随着社会进步而形成的?它与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关系?从古代科举制度到现代人才选拔制度,创立与设计的原则与标准是什么?等等;从横向的维度来思考:同一时代下,其他国家有哪些人才选拔制度呢?不同国家不同的人才选拔制度,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当教师接二连三地向学生抛出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与切入点时,学生的思维壁垒也会被这些问题慢慢地打破,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去学习与探究历史,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历史教师的人格影响力。
三、跨界思维的创新人格影响力
校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是一种抽象的思维特质,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受与体会。因此,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需要为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注入更多具有跨界思维特质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设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主题的校本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个学科:语文学科——将介绍香港及澳门回归有关的诗歌或文本搜集起来作为校本课程的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政治学科——将香港与澳门回归前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国际社会的局势、我国的外交情况等进行分析,了解政治关系与国家力量之间的关系;地理学科——结合香港与澳门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在我国整个地域板块上的重要性等。当教师在组织与设计开发校本课程时,能够带着跨界思维去进行创新,那么课程就会变得更有创意,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本身的创造力、创新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四、开放包容的人格影响力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历史问题、历史观点、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会带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面对思维的多元性与差异性,教师在设计开发校本课程时,应当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比如,在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个主题的校本课程时,有的学生更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去思考与探究,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与探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阐述各自的理由,而不是“一刀切”地简单评述学生的观点。教师在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时能够始终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那么其人格影响力也会随之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性格品行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更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影响力来带动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