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军
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习惯和对教材的解读处理各具特色。有心的教师会在教学准备、教学观摩实践中捕捉差异,当作教学研究的突破口和强有力的抓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尝试、不断提升,这种实践促进过程,比起网上培训、听讲座、听报告要更加实际,个人成长也更快。
一、教师要有灵活的教材观
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深入解读教材,敢于突破教材的编排模式和问题设计形式,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拓展,结合自己所带学生的现状,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与此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接受水平,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有真诚的人文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问题设计的人文性,尤其是在达成目标环节,在对教学重难点的强化和突破上,要以人文性的设计理念,用人文性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彰显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的设计理念。具体操作时,要能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体现人文性,积极塑造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师要有科学的施教观
教师科学的施教观,除了在课堂施教过程中充分彰显外,还应该在导学案的备写中提前预设、合理谋划。
1.要體现学生主体原则。比如,在设计《孤独之旅》导学案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的语句或段落,如“鸭群”“芦苇荡”“暴风雨”,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有何作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过程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问题设计的梯度原则,体现了从基础开始,不断提升、丰富知识内涵的螺旋式上升思路。问题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计、照顾全面、拓展拔高,以期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问题要有指向性。所谓指向性,是指导学案问题设计时,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有目标地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规划不周。问题设计的原则是: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问题不在于广,而在于深。
四、教师要有高效的效益观
1.内容条理化。导学案内容的条理化,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在参与“同课异构”活动中,我设计了导学案,并结合学校开发的“四探五学”模式,按照学习知识、获取能力的要求逐步推进。
2.重点突出化。突出重点是导学案备写的有效理念。导学案设计要特别关注教学重点,问题设计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导学案设计的重中之重。“同课异构”活动中,我设计导学案时,形成了以下备写思路:首先做好基础知识铺垫,其次做好问题探究跟进,再次做好重难点突破,最后做好拓展训练提升。
3.知识层次化。所谓知识层次化,就是问题设计的难易要有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到综合,由概念到操作,由理论到实践,逐一探究、不断训练、提升素养、发展能力。
4.训练拓展化。导学案设计中的拓展训练,是有效检测学生知识巩固的最佳环节,看似收尾,但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就是作文的“豹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观点是:拓展训练问题设计,不仅要链接重难点,而且要拓宽重难点所涉及的知识面,体现综合性,直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
五、教师要有长效的育人观
所谓育人观,是针对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言的。教育专家曾经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不断发展。每一个有时代感、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教育观、育人观、教学观。如果在课前备写导学案阶段,我们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能把学生的长远发展理念渗透在导学案设计的始末,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最精彩的课堂,我的学生就是最快乐的学生。
我们经常讲这样的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其中,第一句的理念是“学生主体观”,第二句的理念是“学生发展观”,第三句的理念是“学生生存观”。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育范围内,能牢固树立这“三观”,无论是备写导学案,还是课堂教学,事事想到学生、时时关注学生、节节引领学生、刻刻善待学生、秒秒助推学生,何愁不能开创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