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课堂的广度,在阅读中提升能力

2018-12-21 09:42周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曹文轩功利小康

周蕊

摘 要:提升学生能力是新课改的迫切需求,本文根据余文森所给出的能力的三个解读来探讨《孤独之旅》中学生应形成的能力。不管是从功利角度的应对中考,还是从非功利角度的提升能力,孤独都是成长的重要主题。通过一节公开课我引导学生从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去探讨孤独的意义,也由此打开学生喜欢阅读的大门。

关键词:能力阅读表达思考

一、什么叫能力

对于能力,余文森有三个解读:

第一、剩下来的东西。“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教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能力和素质。

我这次给“国培计划”上课,所选的内容是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解 “孤独”的含义,在生活中体验“孤独”对于他们成长的意义。从我教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把文本中的“孤独”和学生的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第二、带得走的东西(可迁移性)。“带得走”的东西是可以使学生终身收益的,它并不意味着立即生效,往往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会显现并产生效果,但这种迟效却是真正有效甚至长效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作为十三四岁的孩子,人生才刚刚开始,可能还不太明白“孤独”对于人生的意义,本课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积极正面地看待孤独,在他们日后面对孤独的时候不会茫然无措。

第三、可再生的东西(有附加值的东西)。能力在学习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理解了杜小康在经历过“孤独”后的成长,也就理解了其他文本中“孤独”的意义。比如《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傅聪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二、功利的思考下非功利的阅读

初三的孩子主要面对的是中考,而陕西中考语文试题近几年都离不开少年的生活,少年的成长,2015年的主题是“少年生活”;2016年的主题是“少年成长”;2017年的主题是“旧时代的少年成长和新时代的少年生活”;2018年的主题是“优秀传统与少年历练”。

《孤独之旅》的主题同样也是成长,是经历过“孤独”之后的华丽蜕变,这样本课的学习就又有了更现实的意义:面对中考!

陕西语文中考最近几年的出题方向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避免死记硬背,照搬硬套,出题更加的灵活。这一点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样的阅读要求学生更加亲近文本,我带着学生看了《草房子》中的《红门》(一)(二),了解了杜小康的整个故事,才能了解这趟“孤独之旅”对他的意义。我们边读边停下来让学生欣赏曹文轩的语言,让学生感受桑桑与杜小康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杜小康骨子里的傲气以及大红门滋长并支撑起的敢作敢当的傲慢;让学生体会杜雍和不甘于败家的挣扎;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无情;让学生了解杜小康和桑桑之间经历波折的友情;让学生感受经历过“孤独”后杜小康的真正强大……

正式上课由三个环节构成:

昨天的杜小康;今天的杜小康;明天的杜小康。

在“昨天的杜小康”环节,我请学生介绍家道中落以前的杜小康,学生因为已经阅读过原文,纷纷发言,并且能关注到细节。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有利于后面内容的顺利推进。

在“今天的杜小康”环节,我带着学生主要探寻杜小康心理的变化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

余文森引用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阅读环节:‘作为阅读教学,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少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事,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一节课若干次反复地阅读。”

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不同形式的阅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个人圈点勾画式的阅读、同桌共同阅读和四人小组合作式的阅读。

余文森说:“表达环节: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以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三次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我任由学生发言探索,学生慢慢地在找杜小康心理的变化,细细地分析人和景的孤独,静静地理解杜小康外在的孤独和内在的孤独。在他战胜孤独,在暴风雨中寻鸭,鸭子下蛋收获惊喜时,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孤独之后杜小康的蜕变。

在“明天的杜小康”环节,学生已经了解到经历过孤独洗礼的杜小康真正成长了,可以面对日后更大的孤独。

最后当我问道:“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有没有感动到你”的时候,很多学生纷纷点头,那是他们进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并没有被感动。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一项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我的孤独》。

三、收获——爱上阅读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感动我们,是我们和它达成了情感的共鸣,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我们感同身受。既然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被感动,那就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挖掘一下自己的孤独,也去思考孤独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

孩子们与主人公杜小康的际遇不同,但也有各种各样的孤獨,就是身处闹市,众人簇拥,也难免内心的孤独。孩子们的文章中不乏没有父母陪伴的孤独,身处陌生城市的孤独,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但令我庆幸的是他们大多从孤独中品出了积极的意义,能够正确地面对孤独,能够领会经历孤独之后的成长蜕变。

新《课标》中说:“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在学完《孤独之旅》后,不少同学对《草房子》以及曹文轩的其他作品产生了兴趣,主动开始了阅读,那么我想我这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还有一些孩子觉得他们读书太少,主动让我再给他们推荐其他作家的作品,当我的学生大多数都能喜欢上阅读,这就是我当老师的成功!

猜你喜欢
曹文轩功利小康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我家的小康
两袖清风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曹文轩的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