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把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水平作为满足居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实施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拓展来源渠道、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干部储备,全省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面向高校择优遴选一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着眼构建来源稳定、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探索从高校遴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社区任职。校地联动遴选,各地按不超过本地城市社区总数的5%制订遴选计划,定向省内15所高校发布遴选公告;高校党委组织部门综合报名学生日常表现,择优确定推荐人选;各地党委组织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复审,并会同相关部门择优遴选。实行分级管理,市(州)党委组织部负责统筹遴选,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负责跟踪培养,街道(乡镇)负责具体管理;基本报酬参照社区专职干部标准执行。接续培养考核,市(州)党委组织部开展岗前培训和年度调训,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街道(乡镇)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目前,全省共面向高校遴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206名,其中社区主任助理48名。
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社区专职工作者。着眼拓宽社区工作者选任视野、优化专业结构,面向社会招考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在选聘标准上,突出就业年龄段为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或国家认定的各类专业技能证书。在招考程序上,采取自下而上报送需求、统筹把关、制定方案,实行省级审核、备案制度,由市(州)党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在编制计划上,按照每年计划招考人数不超过社区总数的10%有序推进。目前,全省累计面向社会招考6370名社区工作者,其中1241人持有各类专业技能证书。
面向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向培育一批社工师、助理社工师。着眼提高现有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在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培育社工师、助理社工师力度。明确培育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居委会主任、专干等直接从事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由各级政府承担全部经费保障和统一管理使用的就业年龄段全日制工作人员。组织专题培训,市、县相关部门根据考试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辅导,帮助参考社区專职工作者增强积极性和自信心。建立激励机制,将取得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证书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党管人才范围,定期给予适当补贴。目前,全省已有3706名社区工作者取得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证书。
面向社会加强岗位历练储备一批社区后备干部。着眼为社区“两委”班子注入源头活水,不断加强社区后备干部历练储备。在对象选择上,注重从居民小区党组织书记、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各类社区组织负责人、优秀社工人才等5类人员中,选拔一批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库。在日常管理上,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统筹管理,街道(乡镇)每年组织后备干部到社区开展不少于60天的岗位历练,岗位历练情况作为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在培养使用上,在社区“两委”班子出现缺额时,优先从后备干部中产生新任人选。目前,全省共选拔历练储备社区后备干部2.2万人。 (供稿单位: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 (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