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堂
摘要:生态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塑造文明的生态途径。如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离不开与生态资源和谐统一发展。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就要加强对生态教育的投入,在这个方面农村小学对于生态教育这方面的涉猎过浅。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生态教育,通过在课堂上科学的注入生态教学理念,组织有关生态教学的课外活动,和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来提升生态教育质量 [1]。
关键词:生态教育; 自然; 环境
一、生态教育的内涵
生态教育指的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人性的教育方法,它体现的不光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超前的教育观,现在的社会使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许多人对社会道德方面 的重视越来越淡薄,所以注重对生态教育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教育主要是把生态作为最基本的依据,通过传播有关生态的知识和相关的文化,借此来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的意识方面的教育和知识的积累[2]。他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也都有体现。生态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减少和解决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使人类和环境共同和谐进步。
二、我国生态教育的不足与问题
2.1我国生态教育的不足之处
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宣传相关生态教育的力度不够,生态教育并不是新兴的教育内容,但是对于生态教育学生的了解确是少之又少,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听过这个词语。生态教育,教育的对象不单是学生,它应该被更多的人来了解,来进行积极地传播。尤其是对于农村孩子,实施生态教育更为重要。第二,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的素养较低,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有关于生态环境城市的建设方案和监督建设,保护生态建设的能力比较低,个人为了一己私利破坏生态建设的行为屡禁不止。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生态教育的力度不够。第三,作为城市的未来的接班人的生态素养也是处于有待提高的状态上,缺乏对他们有关生态问题的责任感和相对的危机感的培养,是未来生态环境的最大的潜在的威胁。生态教育的不到位,导致了环境逐年逐日的恶化,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你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到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上的,尤其是未来城市的主人。
2.2科学课堂上生态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农村教学设施与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对生态教育非常陌生,导致一些学生的生态环保的意识比较薄弱,甚至在一些环境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往往都会舍弃掉环境利益,乱扔垃圾,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用品,例如一次性塑料带,一次性筷子,造成白色污染,浪费水,电。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生态责任的意识,如果让学生具备了这种科学的明确的生态意识。这样,他们在行为上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2.2.2教育方式传统
以前学校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可能只是通过简简单单的文字上的灌输,而忽视了,在实践中和情感上的引导,没有对学生的生态意识上起到影响。所以在以后的教育中应该跟多的注重实践和情感上的沟通,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理解生态环境的意义。养成爱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和行为。
在中国的现下的教育现状来看,对于城市的生态教育明显多于对农村的生态教育,所以说对于农村小学的生态教育的提升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且就接近生态环境的本源来说,其实农村孩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去思索,去探寻,才能更好的实践在农村小学的生态教育[3]。
三、农村小学在科学课堂实施生态教育的有效措施
我校位于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唐家河被誉为中国的“黄石公园”,这为我校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校从2013年起,在环境资源、教育教学、德育等三个方面已经开始开展了生态教育。
3.1深化生态保护理念,从小事做起
在课堂上的生态教育主要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忘向同学们渗透相关于环保的教育,使学生形成环保的意识,像一些自然,品德,科学的课上都是含有非常典型的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在遇到有关生态教育的问题上,要做适当的延伸和充分的解释,教育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体现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不践踏草坪,爱护花草树木,植物,动物,自然中的一切都和人一样拥有生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生命,与它们和谐相处,同时应该告诉学生不乱丢垃圾,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卫生一样爱护自然这个大家庭的卫生,为自己和自然共同营造一种更为舒适,清新的生存环境。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具备生态精神,建立正确的生态人生观。
3.2使课堂变为“情景”的生态课堂
一般来说,生态总共是与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的关心生态就是关心想要改善现在的生态环境。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是环境中的人”而课堂作为师生活动的一个生态环境,在课堂上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出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一种教学情景。一些学者是这样说的,情景作为认知的基础,如果我们忽略了对认知情景上面的要求,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果说将科学教育用教学情境的模式进行设置,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资源转化成为教学资源的形式,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转变为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当老师以此提出问题以后,通过留给学生们一定的空间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出多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结题,这样长期以来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逐渐显著,教师要积极地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尽最大的努力掌握学生的活动的情况,继续搜集和抓住在学生之间产生的有用途的资源以及相关问题的资源,在课堂上呈现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建立起的情景的课堂[4]。
3.3将课堂变为“合作的”科学课堂
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来说,群体的动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态的现象。而合作就是生态的表征中最基本的一个,因此在课堂上加强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的需求,应该采取以知识的探索和情感的交流为主要的形式。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合作学习的重点是建立在愿意合作和能够合作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学生之间有合作的意向,不排斥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够认识到合作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5]。学生要明白自己在整个的合作的过程之中每个人的责任,并积极地参加扮演角色,应该知道如何正在合作的这个大背景下和别人相处,知道应该怎样恰当的来表示自己的想法,了解互相之间如何相互帮助和提高在合作之中的学习的速度以及学习的质量,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入手:1.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对问题产生提出质疑,2.在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的理解,3.在日常的练习中加强合作交流,来扩展各自的思路,4.在评价之中加强合作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
生态的科学课堂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有一定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复杂性,除了树立基本的教育的理念以外,还需要实现对于小学的生态科学课堂的一个追求,需要考虑到整体,在课堂上的物质的环境,课上教授的内容,相关师资的配备,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的各种模式等多个方面来共同努力推进。
结语: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逐渐提高来看,人们开始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在生态环境的背后反应出的不仅仅是单纯地环境问题,还包括人类的价值观的取向,生态教育不但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让人们积累,获得更多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让人类树立起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更好的促进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所以更加应该注重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注重对生态的体验,更应该加大力度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实施生态教育。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初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J]. 赵寿权. 文理导航(上旬) 2018年01期
[2]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探析[J]. 郭娟. 当代继续教育. 2014(04)
[3]初中生生态道德教育策略研究[J]. 張希光. 文理导航(上旬) 2018年01期
[4]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窦葛琴. 内蒙古教育 2016年06期
[5]生态道德教育的校本路径探究[J]. 杨路. 现代教学 2016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