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妮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对现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同样也受到了新科技的影响。未来社会将是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时代,传统行业对大数据的需求将逐步提升。大数据对图书馆也将起到创造性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数据和图书馆的分析与思考,结合目前的新兴技术来探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资源开放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82-02
目前,业内人员对大数据的概念也逐步清晰化和系统化。大数据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结合。但是这些数据进入数据库以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会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而大数据的概念并非是对数据量大小的概括,而是基于庞大的數据类型有效抽取有用数据的过程。
一、大数据时代对于我们的历史意义
在图书馆大数据建设中我们应该主要考虑对数据的处理,需要根据图书馆对数据的需求,采用一套新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大数据搜索的目的。大数据作为远超传统软件获取数据的数据量,其数据量的单位不能用简简单单M,G来计算,而是需要用P、E、Z来计算。这么庞大的数据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软件所能承载的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大数据的数据特征也在不断变化和加强。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2018年上半月的大数据报表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数据无处不在的社会。每天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通过手机网络、互联网产生的交互数据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数据给我们的大数据处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近几年来,大数据为很多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企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和对有效数据的充分挖掘,让企业及时抓住商业机会。图书馆作为原始数据丰富可挖掘性强的大数据单位,应该充分发掘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真实价值,把握现今信息时代的历史机遇,运用大数据新兴理念,谋求一条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的信息服务。
二、国外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存储备份的场所,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出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国外很多图书馆主要提出的概念是网络化、信息化和个性化。很多国外的图书馆都为本国用户提供了一个科技水平很高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为人们服务的特点。国外的图书馆数字化在不断发展中前行,对新鲜事物和理念有着很强的追求,一直以这种精神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同时,国外的图书馆建设十分重视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国内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值得学习的经验,通过分析理解可以融入我们的图书馆建设当中去。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意义
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用户对图书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的图书借阅需求上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顺应了这个潮流。数字图书馆可以把资源共享到公共服务平台上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将图书馆拥有的图书、图书管理人员、用户服务集中在一起,根据公共平台上用户的实时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实时推送服务。
第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本地区域一体化,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具个性化设置的知识咨询服务,提高本地区知识普及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有效数据的搜集工作,为大数据处理提供更多历史数据。
第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一种,对大数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对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对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有效信息资源推广和对数据资源中有效资源的检索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无论怎样发展,对数字化图书馆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都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进而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不外乎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部问题,二是外部问题。
我国图书馆系统庞大,图书类目繁杂。很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信息资源重合。同时,没有意识到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意义。部分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时没有意识到用户数据对其发展的重要性,收集数据的观念和方式落后,没有获取到有效的用户需求信息资源,对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上去,这些问题制约了部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外部因素主要来源于对硬件需求上考虑不周全。首先,很多数字化图书馆对自身的影响力估计过小,在选择对外带宽上十分保守,导致数字化图书馆访问速度过慢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差。近年来数据显示,我国的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用户使用的宽带与图书馆提供的带宽已经不成正比,严重拖慢了用户访问数字化图书馆的速度。同时,部分图书馆没有对开放平台代码进行优化处理,用户访问数字化平台时容易出现浏览器假死,甚至造成电脑死机等问题。其次,数字化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没有形成网络互连,每个数字化图书馆相对独立,系统与系统之间形成了数据孤岛,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们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初衷。
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根据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笔者在这里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在经费的投入上应该调整经费支出比例,加大对基础设备的投入比例。目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主要投入的是服务器,主要用于电子图书的存储、检索、浏览和阅读等服务。其次,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强度,这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条件。对于整个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来讲,人力资源是整个数字化图书馆的驱动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既要熟悉图书馆传统模式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又需要熟练掌握数字化图书馆的系统操作,配合用户利用图书馆数字化网络为其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且需要拥有一定的职业素质。最后,提高数字化图书馆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做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技术保障。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批有特殊技能的科技人才,必须有相关互联网开发和大数据挖掘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吸纳这类人才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当中来,为数字化图书馆的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大数据挖掘的基础之上,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合理地对图书和用户数据进行采集,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挖掘和重组,也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杰.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8):35-39.
[2]殷红,刘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功能评价与愿景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5):26-33.
[3]樊伟红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2012,31(11):63-68+77.
[4]陈臣.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化平台的可信管理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8):82-85.
[5]包凌,赵以安.国外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实践与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9):59-65.
[6]刘炜.大数据与关联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技术革命[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232(4):2-9.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