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延山 周彩军
摘要 圆葫系列西葫芦(圆葫1号、圆葫2号)果实好、品质优、商品性佳、食味鲜嫩、种植效益高。通过开展西葫芦品种种植效益比较试验,以期为加快圆葫系列西葫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葫芦;圆葫系列;种植效益;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101-01
圆葫1号、圆葫2号是衢州市农业科学院南瓜课题组以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远缘杂交,经定向选育而成的西葫芦品种,分别于2010年、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3]。圆葫系列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果皮翠绿带乳白色小花、品质优、商品性好、食味鲜嫩[2-3];株形、种植时间、种植方式、采收方法等与其他西葫芦相似,也以嫩瓜鲜食。近几年,圆葫系列西葫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也相当明显,系列品种已在全国逾10个省(市)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明确圆葫系列品种的种植效益,选当前农户较常用的西葫芦品种作对照,进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圆葫1号、圆葫2号、美玉、碧玉和欧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龙游县下洪乡浙江乐土种业有限公司繁育基地单体大棚内。以圆葫1号、圆葫2号、美玉、碧玉、欧玉等5个品种为5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保护行宽1 m,小区面积13.4 m2。2018年2月9日播种,穴盘育苗;3月4日移栽,每小区种植30株,种植密度2.25万株/hm2,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西葫芦生产管理相同[4-5]。
1.3 调查统计
圆葫系列品种与其他西葫芦一样,鲜果采摘要分期收获[6],并且每次采收市场价格也不相同,一般早上市的价格高、迟上市的价格低。圆葫1号和圆葫2号4月10日开始采摘上市,美玉、碧玉、欧玉等3个品种4月15日开始采摘上市;5月28日收蔓结束。记载每次每小区采摘的数量及采摘当天各品种的市场价格,小区产量以第1次采摘到收蔓时采摘累计重量计算,小区产值以每次采摘的重量乘以当时市场价格的累计产值计算,同时记录化瓜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由表1可知,圆葫2号和圆葫1号产量较高,分别是85 447.8、85 074.6 kg/hm2,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其次是美玉,产量61 716.4 kg/hm2,与其他处理相比都达极显著差异;碧玉和欧玉产量较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
2.2 种植效益
由表2可知,圆葫1号和圆葫2号设施栽培效益很好,分别达到272 238.81、273 514.93元/hm2,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其次是美玉,产值达185 223.88元/hm2,与其他处理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碧玉和欧玉种植效益较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 3个处理相比都达到极显著差异。
2.3 化瓜率
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单株总结瓜数差异不大,在18.3~21.3個/株之间;但不同品种商品瓜的个数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化瓜率不同。圆葫2号和圆葫1号的化瓜率较低,分别是35.8%、36.1%,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美玉、碧玉、欧玉3个品种的化瓜率较高,在59.6%~59.9%之间,差异不显著。
2.4 商品性
田间采摘时可以看到,圆葫系列品种瓜形近圆球形,颜色鲜艳,畸形瓜少,单瓜重一般在0.35~0.45 kg之间,商品性好;美玉瓜形、皮色均较好,畸形瓜较少,单瓜重一般为0.25~0.50 kg,商品性也很好;碧玉和欧玉瓜形、皮色均较好,但畸形瓜较多,单瓜重一般在0.25~0.55 kg之间,商品性一般。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圆葫系列西葫芦品种(圆葫1号、圆葫2号)经济效益高,较种植其他西葫芦品种高40%以上,效益可达27万元/hm2左右;早春栽培,管理得当,效益可突破30万元/hm2。圆葫系列品种还可以秋延后设施栽培,效益也非常可观。一年二季种植圆葫系列品种,早春设施栽培播种时间可提早到上年12月底或当年1月上旬,提早种植,提早上市,市场价格高,种植效益会更加显著。
4 参考文献
[1] 张富仙,章心惠,陈润兴,等.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1):25-29.
[2] 张富仙,汪惠芳,章心惠,等.西葫芦圆葫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1(3):490-492.
[3] 张富仙,余文慧,汪惠芳,等.西葫芦新品种:圆葫2号[J].蔬菜,2012(9):34-35.
[4] 吴乃国,高丽华,陈为堂.山东日光温室西葫芦高效种植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11):68-69.
[5] 赵计根.西葫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0):181.
[6] 康振宇,郄东翔,赵清.河北省西葫芦生产现状及关键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5(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