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崴崴 鞠文博 长春理工大学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己有八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己近四千万人,对外汉语教学正在转型为国际汉语教学。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储备力量和生力军,其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问题尤为突显。
以往相关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构成与培养上,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尤其是该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能力问题还鲜有人研究。目前,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问题的研究,有些观点值得关注。曾美英、马万昌(2000)提出了课堂教学能力的构成,认为“课堂教学能力由四个方面构成: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传授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张学民(2003)等采用实验与心理测验的研究方法研究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构成问题,指出“知识结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力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基本心理能力主要受年龄发展的影响,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作用不显著。”周成(2004)指出了“优化高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改变高师教育实习体系,是提高高等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的关键和重点。”徐艳伟(2015)对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调查,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5级16级67名学生在专业实训中的课堂教学能力表现进行考察,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案设计能力。掌握教案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制作完整教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有些语言点的选取不符合教学对象的学习等级,在语言点的处理上过于繁琐刻板,照搬词典释义,不能妥善考虑教学对象的需求。另外,教学活动、方法的设计上存在雷同或缺少教学过程的实施环节设计。
(二)教学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语言不规范,语速偏快,音强弱。由于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全国招生,来自不同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存在普通话不够规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较为普遍;与教学无关的语言片段普遍存在,如“嗯——”、“就是吧”、“那个”、“这个”等;教学中语速过快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还有近30%的学生存在音强弱,即音量过低,教学对象听不清的情况。停顿时间过长、重复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板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用板书或板书过少,有的完全使用PPT,有的依靠教具替代板书;二是板书没有经过设计,随意、混乱;三是汉字书写不美观,该问题普遍存在。
(四)教具运用能力。主要问题是基本不使用教具,即便使用也缺乏创新性。
(五)教学的组织能力。导入方法生硬、直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仅有3%的学生能够做到轻松、有趣、自然的导入;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些单一,基本为讲授法。
(六)课堂气氛活跃,管理有效。执行活动中多数课堂能够井然有序,但有的显得有点混乱,少数能够做到互动频繁,气氛活跃,仅占5%。这体现出课堂掌控能力的高低不同。
(七)教态自然大方。61%的学生能够做到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而另外39%的学生显得拘谨,神态紧张,几乎面无表情,与教学对象无眼神交流。
根据曾美英、马万昌(2000)对课堂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际情况,我们设定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项目,并依据培养难度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设置权重。
表1 学生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项目表
表1中的各项都是我们可以从教学实训录像中观察到的。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操作/传授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权重应该最大,占45%,其中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能力提升最为困难;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占30%,其中语言点的处理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其余两项分别占15%和10%。
在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它决定着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方向。一个科学的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应该能够体现公平与公正,能够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目前为止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该项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我们尝试提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项目评价表,能够大体反映课堂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但仍不够全面、细致,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