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探讨

2018-12-21 05:58余晓军
中国工程咨询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战略区域

文/余晓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基于我国乡村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并从乡村的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提出了发展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一直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地发展。在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继承,也是创新,继承的是促进“三农”发展的初心,创新的是根据新形势、新问题以及新思想提出的新思路和新策略。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事业发展更高的目标追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也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新定位。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及重点任务。(见下表)

三、乡村的范畴与定位

乡村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乡村的范畴基本涵盖了除城市以外的广大区域,是对应于城市的称谓,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辞源》一书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根据乡村是否具有行政含义,可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自然村是村落实体,行政村是行政实体。一个大自然村可设几个行政村,一个行政村也可以包含几个小自然村。

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角度来看,对乡村的定位十分重要,在乡村振兴规划及乡村建设规划制定过程中,不宜仅仅以镇、村等较小的行政区域范围来进行规划建设,需要根据乡村的区域位置、资源条件、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情况,以县域为实施范围,分别进行统筹定位研究。《意见》也指出:“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四、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针对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从我国乡村的现状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城镇化条件较好型乡村、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型乡村以及环境脆弱型乡村三大类乡村区域。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部署,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宜采取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的方式分门别类的统筹推进。

(一)城镇化条件较好型乡村

从区域范围上来看,城镇化条件较好型乡村是指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人口集聚的村庄、距离大中城市较近的村以及县城附近区域的村,这些村庄的交通条件良好、发展基础较好,宜将乡村振兴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乡村的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目标和重点任务一览表

从产业发展来看,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了,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发展,是加快城市产业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产业要素和城市要素的互利共生的转变过程。对于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区域,可以通过打造卫星小城镇,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对于农业基础较好、小城镇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区域,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农村区域发展;而对于部分山区的农村区域,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交通不完善,宜通过优化行政区域布局,选择基础好的镇、村区域作为重点,大力支持和发展特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型乡镇工业,促进产业、人口的集聚。

从基础设施发展看,应加大乡村区域的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于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区域,既要合理控制城市发展的边界,也要加快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向农村区域的延伸和覆盖,助力城郊乡村区域的发展;对于部分相对独立的乡村区域,宜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发展区域,加快人口集聚,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完善镇、村中心区和对外联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

(二)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型乡村

长久以来,我国的乡村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儒家文化、宗族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民族村寨等,针对这些乡村区域,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要注重在保护中求发展,特别是要十分重视保护工作。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宜对县域甚至市域范围内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型乡村区域进行统筹考虑。

从产业发展来看,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型乡村的产业发展应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是加大对绿色农产品、文化、休闲旅游、特色手工业等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挖掘当地的特色历史和文化,形成特色产业支撑乡村的振兴。对于这类区域,要严格限制发展资源开采、工业制造等产业,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乡村发展。

从基础设施发展来看,应特别注重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完善的内外交通网络建设,推动绿色农产品、文化、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同时,也要注重现代民宿、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制约其发展的硬件条件,优化人居环境,加快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型乡村的振兴。

(三)环境脆弱型乡村

从区域范围来看,环境脆弱型乡村主要包括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区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便是农村区域,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普遍存在。即便是在同一县域范围内,也存在部分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型区域。

对于这类区域,宜采取生态移民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对于涉及搬迁的居民,要关注其情感诉求,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同和相近历史、语言及文化背景、具有一定联系且基础较好的镇、村区域就近安置。同时,通过小城镇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实现既要“搬得进”,也要“稳得住”、“能致富”,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脆弱型乡村的振兴与发展问题。

五、结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以及农民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对于我国新时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但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道路,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探索提出三类乡村推进的路径,意在说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有序实施,必须尊重乡村的历史、文化、区位、资源等诸多要素,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引导全面乡村振兴的进程。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战略区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分割区域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区域发展篇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