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永,张 瑜,夏艳丽,闫一帆,陈宏伟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CE)的电池仅可维持8 h左右,CE一旦出现运行过慢、胃转运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 GTT)过长等事件,可导致小肠检查无法完成的可能,甚至影响小肠疾病诊断率。如果不进行干预,CE的小肠的检查完成率仅为60%~70%[1-2]。在未完成全小肠检查者中,约1/3的病例中CE的GTT过长。住院患者因为体质、病情、药物等原因需要长期卧床,CE往往因胃内滞留时间延长从而使部分患者小肠检查不能完成[2]。为了缩短住院患者CE的GTT,作者设计了新体位,分析其对GTT、小肠转运时间(small bowel transit time, SBTT)、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可能影响。
1.1对象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因疑似小肠疾病的住院患者60例,入选本研究。患者入选指征包括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怀疑小肠肿瘤等疾病,所有的患者均已行胃镜、肠镜检查,部分行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情况。排除标准:怀疑或存在肠梗阻、肠道狭窄、肠道瘘管、孕妇、近期应用胃肠动力药物、毕-Ⅱ式术后等患者。
1.2仪器设备使用以色列Given公司出品的SB-2胶囊内镜诊断系统。
1.3观察步骤纳入60例住院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进入右侧卧位且头端抬高30°组(观察组)或平卧位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5~86岁,中位年龄54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81岁,中位年龄53岁,检查前禁食12 h后,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北京舒泰神生物制药股份公司),肠道清洁后口服二甲硅油散(中国自贡泓鹤制药有限公司),0.5 h后开始吞服胶囊。口服后患者按照指定体位休息,体外监视CE进入十二指肠后可恢复自由卧姿。结果由两位有阅读CE经验的医师按照每秒5帧的速度分别独立阅片,当判定获得相同结果时为最终结果;如果两位医师阅片诊断不同,则重新阅片获得最终共同结果。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GTT、SBTT、小肠检查完成率,分析体位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1.4观察标准及数据记录方法
1.4.1CE诊断判断标准按照Costamagna[3]提出的分级标准分为阳性、可疑阳性、阴性3级。阳性:检查结果可信,且与临床症状相符;可疑阳性:发现的结果不能解释临床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阴性:未发现病变。根据阳性结果数统计胶囊内镜诊断率。
1.4.2GTT、SBTT及小肠完成检查的标准评估标准:GTT为胶囊进入胃直至通过幽门拍到第一张十二指肠照片的时间;SBTT为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开始到拍到第一张回盲瓣照片的时间;如果CE运行8 h后该CE仍在小肠运行,提示该患者未能完成小肠检查。
2.1一般资料特征本研究纳入60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31例,腹痛、腹泻、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及其他等疾病分别为11例、8例、3例、3及4例,组间的一般疾病特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顺利完成,资料无缺失。
表1 两组临床基本特点(n=30) 例(%)
2.2两组间胶囊内镜观察结果比较观察组的GT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SBTT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小肠检查完成率(96.67%,29/30)较对照组(83.33%,22/30)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其中入组患者的CE均未滞留,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检查至回肠末端,未完成小肠检查。
表2 两组间胶囊内镜观察结果
注:GTT:胃转运时间;SBTT:小肠转运时间。
2.3胶囊内镜诊断结果及小肠疾病的诊断率观察组获得21例阳性诊断结果,诊断率为70%(21/30)。对照组获得18例阳性诊断结果,CE诊断率为60%(18/30),两组的部分检查结果见图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
表3 两组的CE诊断结果及诊断率(n=30)例(%)
A:小肠占位性病变;B:小肠出血;C:小肠溃疡;D:小肠线虫病。图1 腹囊内镜诊断图例
CE自从2001年引进我国,已成为了解小肠疾病的重要工具。CE完成小肠检查是指CE到达回盲瓣时仍能够正常采集照片[4]。韩国近10 a的数据表明,不能完成小肠检查者达到33%(969/914)[5],多种原因可导致CE不能完成小肠检查,特别是CE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导致了小肠检查不能完成,甚至小肠疾病诊断率下降。GTT是记录胶囊的胃内滞留时间,GTT延长的常见原因为迷走神经功能减弱或丧失(如迷走神经阻断术后或糖尿病胃轻瘫)、硬皮病或者卧床住院等因素[6]。其中,住院是较早确定的小肠检查不完全的危险因素, 长期住院患者GTT比住院当日立即检查、门诊患者检查者显著延长,小肠检查完成率也低于住院当日或门诊检查者,而SB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也有研究[9]认为CE检查前口服普卢卡比利可缩短SBTT来提高小肠检查完成率,甚至有研究者直接应用胃镜将CE直接放置十二指肠以提高小肠检查的完成率[10]。另外,二代胶囊内镜—磁控机器人可在外在磁场的作用下控制CE直接通过幽门,缩短GTT,但该技术仅在少数内镜中心尝试开展,且该装置搬入病房亦不太现实。如果按照人体解剖学特点,将体位设置为右侧卧位且头端抬高30°,可能改变对CE的GTT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新体位可明显缩短CE,小肠检查的完成率明显提高,而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诊断率与以前研究类似[5]。当身体右侧卧位时,且头端抬高30°,可使幽门位于相对低的位置,CE更容易被伺机推入十二指肠。
对于如何降低CE的GTT, Aparicio等[11]是让患者采取右侧卧位30 min后站立,结果发现右侧卧位并不能减少GTT。与本研究相比,其缺少监测胶囊是否顺利通过幽门,故不能保证持续右侧体位来促进CE进入幽门。其研究中部分观察组患者口服CE 30 min后仍未通过幽门,而此类患者在30 min后体位又恢复正常,导致了体位干预并未起效。本研究设计体位为右侧卧位的同时头部抬高30°,改良了体位,且这一体位对住院患者的病情并无影响,并且监测到CE进入小肠才允许患者转为自由体位;对照组直接取平卧位亦为住院患者的常见体位,亦不影响该患者的病情。本研究的结果与Aparicio等[12]的实验结果不一致,采用新体位可缩短GTT。也有研究者将观察组患者一直保持右侧卧位直至监测到CE通过幽门,然后患者保持站立;对照组则持续保持站立[12]。结果发现观察组的GTT明显较对照组更短,但此体位对于住院患者并不适合。故本研究体位设计合理、可行性强。与对照组相比,本研究中SBTT并无差别,与以往的实验结果一致。
CE已是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手段[13],该体位可以免除应用胃镜将CE置入十二指肠的痛苦,减少应用动力药物来减少GTT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于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原因,过多的活动甚至会加重病情,采用运动的方法减少胶囊GTT尚不现实,所以此方法可以作为一项提高住院患者CE小肠检查完成率的选择。总之,应用右侧卧位且头部抬高30°的体位可减少GTT,是一种提高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安全、经济、方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