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华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产教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产教深度融合之下,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对实践应用技能进行掌握,在掌握的过程中能够达成较为良性的知识与技能的交互,使得学生们能够具备较好的理论与技能间的转化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影响下,学生们还会形成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进行理论应用和实践创新。对于校企育人机制的改革而言,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让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并且早先的校企育人机制的开展过程中因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比较缺失就导致了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相对较差,不利于高校育人机制的良好开展。
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其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下,是十分热门的专业,同时也是社会需求和市场要求较高的专业。在产教结合的开展初级,高校就十分重视将其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尽管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产教融合不彻底下的弊端问题。下面笔者就对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首先从教学角度上来看,产教融合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这就导致了理论教学的时候,教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度较低,而在实践教学的时候,缺乏理论方面的指导,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缺乏良好的实践意识培养,而在实践的时候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导致学生不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得不到较好的掌握,并且难以形成理论向实操的良性转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进行解决。如计算机编程课程,在开展该课程的时候理论教师对于理论编码知识的教学比较重视,在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室对编码实际操作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当学生们面对新的编码任务的时候,尽管具有较好的编码实操能力和知识储备,但是不知道如何将编码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实操任务。
其次从学生角度上来看,在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课业压力比较大。相对比较明显的是,期末和期中的考核建设上,在产教结合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应对理论知识考试,并且还需要应对实践操作考试。而两者之间的比重都比较大,使得学生们的课业压力较大,极易产生厌倦心理。
目前高校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所采用的模式其中较为明显弊端的就是,校企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建设,高校不能够较好的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培训情况和实践信息,企业也难以掌握高校学生们的理论教学开展进度及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这就导致了两方在开展合作的时候存在一定信息差,导致育人机制开展存在不同步的问题,使得校企合作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开展下,首先高校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们的思维认知模式的培养,要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产教深度融合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参与到产教深度融合的开展之中去,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等模式来开展学生引导工作。其次,高校可以围绕着目前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需求,积极的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并将这些教师作为产教深度融合开展的重要师资力量,通过让理论和实践水平较好的教师作为产教教学模式的任课教师,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理论转化应用的能力。第三,高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门户来构建相应的市场信息交换平台,以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掌握目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这让能够让学生们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念,并有助于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
在校企育人机制的改革过程中,最先需要构建的就是良好的校企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要实现双方教育信息共享和教学信息同步,以此来确保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科学、高效、合理的进行开展。此外,在校企育人模式的改革上,还需要对校企双方进行责任制建设,并组织双方进行相互的沟通学习,即高校学生入企进行实践学习、企业职员入校进行理论学习。在这种双方互利的模式下,有助于校企育人机制的良性开展。
在本文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围绕着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及改革校企育人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要想保障良好的学生就业率,提高高校的自身水平,就需要注重产教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创新与改革,并将其作为推动高校学生和自身发展重要动力。
[1]杨帅,薛岚,王超.创新产教深度融合 改革校企育人机制[J].机械职业教育,2017(08):49-51+59.
[2]郝璇.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合理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