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蔡红专 方志东 西京学院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整个电网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电环境,无功补偿可以减少整个电网在供电过程中的整体损耗,增加电网的供电效率,所以无功补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整个电网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功补偿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电力领域中,改善电力系统稳定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和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有时也称为功率电子技术。一般情况下,它是将一种形式的工业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工业电能。从上述看来,电力电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无功补偿是稳定电力环境的基础条件,起着主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电路传输中电力的消耗,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保障整个电网功率的稳定性。无功补偿主要包括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两种,无功功率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的能量,比如化学能、声能、热能等各种能量,然后利用这些能量进行做功,让后做功产生的功率就叫做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就是不消耗电力,是转化为一定的能量形式,将能量与电能进行周期性的转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功率就叫做无功功率。
复合开关是当前电力领域都已经使用的一种,这种开关的使用效果比较的独特,弥补了大部分普通开关在使用中的弊端,这种开关的经济效力比较高,所以非常受欢迎。复合开关可以有效的确保可控硅对于电流的控制,同时可以使复合开关在接通时不消耗大量的电力。复合开关在应用中也有很多的形式,比如三相共补或者单相分补等形式,这都是根据电力系统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所以和电力系统的运作工作十分的吻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不同的调整,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可以快速的解决电网中出现的各种各项的问题,所以在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
接触器是电容器组实现投切的主要条件,所以接触器在整个电网中的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在无功补偿设备中的自动化控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在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涌流的现象,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面对这种状况,应该使用专门的接触设备来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利用这种设备来提升限流电阻,从而进一步控制涌流的现象,所以通过实践证明,使用机械式的接触设备符合现代电网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对于电网中频频出现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促进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值得使用的。
电容器组非常容易出现涌流现象,一旦电容器出现涌流现象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运作,所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对于电容器组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会直接减少电容器组的使用寿命,导致很多部位的烧毁,所以在电网中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的,所以利用无处点晶闸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危险情况的发生。但是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热量不断的堆积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对于接触的很多部位和零件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烧毁一定的零件,更严重是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大面积的故障,为了降低温度,很多设备上都安装了风扇,而风扇寿命本身也不长,所以使用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也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在电力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对于电力领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了很多全新的因素,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路的仿真模拟,通过电路的仿真技术可以清晰了解整个电网和各个电路的情况,可以全面的分析电网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促进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众所周知,电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电源也成为了我们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电力领域,我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电网的运作,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将电工电子技术有效的利用到无功补偿的过程中,促进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维护整个电网的稳定和安全,促进我国电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陈志博.几种常见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其仿真[J]. 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3):50-56.doi:10.3969/j.issn.1671-8410-B.2009.03.013.
[2]路颖. 电工电子技术在无功补偿自动控制中的应用[J]. 数字化用户,2017,(4):19-21,41.
[3]谭弗娃,金如麟,李川,21世纪的电动机控制与电子技术展望.电气时代,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