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禹
引言: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各城区的建筑工程也在不断增多。而抗震设计属于工程总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整体强度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切实缩减地震对于建筑的操作,就必须要在设计环节中,充分了解地震来临时的实际危害程度、抗震设计的主要原则及其设计方法等,从而增强建筑的各方面强度。
地震属于一种导致后果相当严重的天灾,会关系到广大民众生生命财产安全,较为强烈的余震波都会使建筑等随之出现强烈的振动,震级更高时会造成建筑以及土地的塌陷。而各城区人口又在逐渐增长中,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将抗震设计作为融入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抗震设计环节时,必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筑不能设定在土质较软、山林、高土坡附近,而是在选择或者土层较为稳固,远离山林的区域,并且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要确保地面及其墙体的横平坚直。第二,借助楼层和建筑结构部位的扩展,安设若干个防线,以充分确保各方面高强度建筑的实现。第三,建筑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往往会影响到建筑的防震能力,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将建筑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勘测和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势及其周边境况会直接影响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所以在进行工程选址环节中,必须要有效防止对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地势。如,土质较软,地势低挖并且建筑周边有山林的存在等,无论选取哪些区域都需要将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区域划分为选取计划以外。所以在选择工程地址时,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过程,对选取计划内的区域进行实地考查和勘测,并且对其中数据信息做出全面记录分析,为接下来的地址选取及其绘图设计提供现实依据。
现代工程的内部结构通常都包括具有高度承重能力钢结构、框架剪刀墙结构等。这些结构都具备较高的抗震性能,需要在进行设计时设置与结构形式相应的墙体高度,就能够保障理想抗震效果。除此之外,在相同的基本环境下,需要采用框架结构与砖混货结构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砖混结构的核心承载部分为砖石,而砖石具有易碎裂的特点,也就是说其不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而与其联合运用的框架结构通常是以框架框架剪刀墙、钢结构等来呈现的。现阶段,这种建筑结构异域发达国家的应用较为广泛,这主要归因于钢材构架的制作过程及其使用过程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而且体现出高度的环保功能和循环性再利用,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抗震功能方面要高于各种材质结构。因为钢结构材质的各方面强度及其韧性都较为显著,通常使用的期限可以达到百年之久,因此被国内外的建筑部门认定为目前最佳的抗震结构,而被异域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
在开展工程设计环节中,需要将抗震等级进行明确,在此过程中,还要明确将建筑功能、抗震强度及其所在区域的客观条件等。根据建筑现实功能,通常可以将建筑划分为四个设防方式,比如甲、乙、丙、丁方式,通常居住建筑和高大办公楼属于丙方式。如果在正式进行设计时,会涉及到相关计算,所以划分方式有利于对计算系数的选择,在工程合同中通常都没有明确的计算系数。在进行工程设计前,往往是需要工程公司领导人员及其技术人员做出审批和备案。整体流程需要由省市级别的相关部门来确定。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在对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中,应考虑多道抗震防线。假如建筑物设置应用了多重抗震防线,在强烈的地震当中,第一道抗震防线产生破坏之后,第二道、第三道、和第四道等抗震防线应立即接替,继续对在发生的地震冲击力进行抵挡,这样有效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避免出现建筑物坍塌的情况。在利用纯框架结构时,应首选“强柱弱梁”型结构,梁充当第一道防线,柱充当第二道防线。双重抗侧力体系在抗御地震时,具有两道防线,一道是框架,一道是支撑或墙体。
综上所述,一旦在地震来临时,对广大民众的各方面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专业人员需要将抗震元素作为首要项目加以重视。在地震设计环节中,专业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具体样貌及其现场客观条件,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方案,保障高质量抗震设计的实现,以此确保广大民众人身财产的安全。
[1]杨鹏.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50):112-113.
[2]邵伟.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OL].建筑知识,2017(11).
[3]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15-16.
[4]高利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2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