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文娟
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果选择的内容超出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不仅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曲解书中的内容,不利于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阅读材料。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各方面能力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自主培养出一种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应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会贯彻和影响他们的一生。
学生在阅读时选择的语文阅读材料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故事主体,这样阅读起来才没有障碍,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如果故事主体是混乱的,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也与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目的相违背。拓展性阅读注重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自主学习模式,故事的叙事方法出现问题,会导致故事主体的思路不清晰,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自主阅读,给他们的学习增添负担。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学生的拓展性阅读首先要从课本上的这些精选文本开始,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因此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可能理解不透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关注学生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行之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很快理解这些重点和难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创造一切条件,营造阅读的氛围。首先是开放图书馆,确保图书馆的大门对学生打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阅读更多的图书。同时,图书馆的书籍也要定期更新,保证藏书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确保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用到书中所学到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图书的氛围要无处不在,在班级中,可以设置班级图书角,发动每一位学生选择几本图书共享到班级图书角,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去阅读。班级图书角就像学生共同的家,学生可以坐在一起,在这个家里认真阅读,并分享阅读的喜悦,让阅读的氛围无处不在。
阅读不是闭门造车,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借此活动互换书籍,将拓展型阅读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还可以设置成果展示环节,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和动力,例如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讲故事大赛等活动,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可以收获师生的认可和赞美,会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每个读本都会有一些有趣的故事,蕴含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道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在学生完全融入文本的故事情节后,引导学生对文本故事进行模仿,或者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和续写,或者是提炼文本大纲,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也有较大的兴趣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教师要注意运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拓展性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拓展性阅读的关注程度,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