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自组网技术在航标上的应用研究

2018-12-20 23:17张征
珠江水运 2018年21期
关键词:航标

张征

摘 要: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海上航标数据的传输问题。对位于离岸较远,传输数据较大的问题,本文给出解决方案。利用Wimax技术建设自有无线网络,进行传输航标数据、实时图片和视频数据,以及其他需要网络传输数据的快速传输。无线自组网的建设,是对传统遥测遥控数据的辅助支撑,从而加强航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助航效能。

关键词:航标 遥测遥控 无线自组网

1.产生背景

1.1航标状态信息收集

航标是一种船舶之外的装置或系统,目的在于促进船舶及船舶交通安全、有效的航行,是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航标的维护巡检是保证航标正常工作的重要手段,航标维护巡检的主要任务包括对航标结构、能源、位置等进行检测。

1.2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应用及局限性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主要由航标设备采集终端、监控中心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等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终端站采集航标灯的各种数据信息。航标管理部门以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为平台,建立航标设备运行信息数据库,以实现迅速确定航标设备故障,提高航标工作效率、降低航标运行维护费用、減轻劳动强度、促进航标管理现代化、提高航标服务质量的总体目标。

1.3 高速无线专网解决方案

根据航标的广域分布特征和所处环境特点,为航标构建高速无线专网,每个航标上安装通信终端,通信终端采用Wimax和无线航标子网技术,负责将采集的信息回传到航标处。Wimax也叫802.16无线城域网,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 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无线自组网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网络中的信息交换采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交换机制,用户终端是可以移动的便携式终端,自组网中每个用户端都兼有路由器和主机两种功能,作为主机,终端需要运行各种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路由器,终端需要运行相应的路由协议,根据路由策略和路由表完成数据的转发和路由维护工作。自组网路由协议的目标是快速、准确、高效,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查找到准确可用的路由信息,并能适应网络拓扑的快速变化,同时减小引入额外时延和维护路由控制信息,降低路由协议开销,以满足移动计算能力,储存空间及电源等方面的限制。

(1)高速无线专网

构建的网络是高速专网,只为航标信息系统服务,可以实时传输大量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短消息、图片,而且可以回传实时视频,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骨干网将各个无线宽带自组子网连接起来,将信息回传至航标处。

(2)高带宽

Wimax和无线航标子网采用先进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技术,带宽高达400M,可轻松承载大量采集信息的回传。

(3)广域覆盖

Wimax为无线城域网,为广域无线宽带传输而设计,非常适合固定岸标的大流量汇聚回传,环境适应性强,适合各个地形环境,工程部署快,时间短,运营成本低,无需月租。

(4)低成本

构建专网,一劳永逸解决通信传输问题,无需付费租用营运商或通信卫星网络,成本比传统遥控遥测方案低。

(5)易扩展

构建的网络方便后续扩展,比如渔船、执法船等安装终端可接入该网络,进行通信和查看海面实时情况,甚至可以接入互联网,为渔船等海面船只提供娱乐休闲。同时,无人机携带该通信终端也可以接入该专网,进行高空远程查看和监视。

2.总体目标及性能指标

2.1 项目总体目标

由于海域的广域特征,且需要通过无线回传多路视频,根据航标的分布特征(会转动的海面浮标和固定的岸标),将整个系统分为岸标骨干传输网络和海面航标子网,在航标上布设高清摄像头和宽带无线通信组网设备,岸标骨干传输网络支持大容量数据实时传输,拟采用微波互联网络接入技术,海面航标通过多跳传输构成分布式子网,拟采用自组网技术。子网的实时视频汇聚后通过骨干网络实时回传到航标处,系统支持视频存储、切换和远程视频回放。

根据应用需求,本项目拟研发超宽带广域监控骨干网络与航标子网系统,其中无线骨干网主要支持骨干汇聚数据的传输,支持在固定地区铺设,如海岛,固定灯塔、岸标等。骨干网络具有高带宽,远距离,支持大数据量的传输等特点。

整个方案采用骨干网和航标子网配合的方式:

(1)将海上多个航标节点分割为多个子网,子网通过附近固定的高带宽节点接入骨干网,固定节点如岛屿,灯塔,岸标等;

(2)岛屿灯塔通过骨干传输设备,远距离接入到地面沿岸的无线骨干线路,并接入后方指挥。

(3)由于子网带宽限制,不能同时支持所有节点的视频传输,所以在应用上需要采用轮询的方式,骨干网带宽有很大的富裕,可以同时传输不同子网的视频。也可以考虑支持录像的方式,通过远程回看,或是通过文件传输的方式来获取,该方式可以支持更远距离的传输。

2.2 系统性能指标

航标骨干网:点对点传输距离不小于20km;多跳吞吐量为15跳支持150Mbps;网络规模大于256节点;点对点传输性能为静止时,带宽300~400 Mbps,延迟1 毫秒(150路x 2 Mbps的高清视频);安全级别为AES-256。

航标子网:支持话音、数据、短信息等业务;点对点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ps;支持5~6跳实时视频;网络用户数为≥32个;通信距离为>10Mbps@2~3海里;发射功率为5W。

3.项目总体方案

3.1 设计原则

通信终端针对海上组网视频监控应用,要求轻便、小型化、具有防水防腐蚀能力;需支持视频业务,因此,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同时要改善通信传输距离,以便在海面环境使用。2330-2550MHz的信道用于对外部终端的IP数据转发工作,通过省电策略、节能的协议栈、低功耗电路设计三个方面降低终端功耗。

3.2 整体框图

整机由核心处理板和射頻处理底板组成,其中核心组网模块可实现小型化、低功耗的自组网通信。独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保障系统的稳定可靠。系统可通过AT指令对模块的通信及网络参数进行初始化和设置,适用于构建终端设备的通信子系统。

核心小板功能支持:

(1)可配置的信道带宽和增强的OFDM +BPSK,QPSK,QAM通信。自适应信道估计、自适应帧间保护间隔设置可有效提高系统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2)单模块集成宽带系统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保障系统的稳定可靠。

(3)支持超低功耗待机,适应用各种移动终端的设计。

(4)工作环境达到工业级标准,稳定可靠并可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5)单模块小体积且支持AT指令控制,有效降低系统设计难度。

(6)数据链路层:内建单信道/多信道MAC。

(7)网络层:内建基于IP的自组网协议,支持按需多跳路由协议或静态路由协议。按需多跳路由组网规模不小于32个终端、5跳延时不大于10s。

(8)数据总线:支持多种总线接口, SDIO、UART、USB可以实现不同数据速率的接口通信和控制指令、IP数据、视频、语音等多种数据流业务。

(9)以太网口:支持TCP/IP协议及网关。

参考文献:

[1]王磊,丁燕.WIMAX技术在船舶交通通信中的应用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6,38(06): 118-120.

[2]方杰.基于GPS和北斗卫星的智能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12(09):48-49+8.

[3]王如政.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4]王茜,王岩.无线城域网WiMAX技术及其应用[J].电信科学,2004(08):27-30.

猜你喜欢
航标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船舶航标漂移监测方法
航标工
探究如何加强航标管理提升航标服务
虚拟AIS航标显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航标件的机器人辅助加工技术应用
航标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规避分析
虚拟航标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虚拟航标及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