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讲述亚裔故事

2018-12-20 16:32电影筛子
新民周刊 2018年48期
关键词:福会摘金奇缘

电影筛子

《摘金奇缘》在中国上映,不管是从口碑还是票房上,目前看来都是反响平淡。为什么这部浪漫喜剧在美国大热,却在中国遇冷呢?

首先不能不说与观影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和在中国同样时常遇冷的歌舞片一样,浪漫喜剧也是在美国非常成熟的片种,《摘金奇缘》里的灰姑娘故事、恶婆婆形象,都是浪漫喜剧里再常见不过的元素,不同的是表演这个故事的演员都是亚裔面孔。在美国人眼里,这正如片中那些被填了中文词句的英美歌曲,听起来耳熟,又有许多新鲜元素,刚刚好。

这部片在美国宣传时,最大特色就是继1993年的《喜福会》之后,又一部由亚裔演员群戏支撑的、讲述亚裔人家庭生活的、由主流电影公司发行的电影。25年的间隔,这对北美的亚裔观众来说非同小可——饰演女主角的吴恬敏说,许多人告诉她,他们走进影厅看这部片时,在大银幕上看到黄皮肤面孔的第一刻就掉下眼泪来了;影片的制作人之一,也是原著小说的作者凯文·关说,有亚裔观众带着70多岁的老父亲到影院看这部片,结果他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掉眼泪……按理说片中那些富得流油的角色本来很难引起普通老百姓的共鸣,相信是片中对亚洲传统文化、家庭观念的呈现打动了他们,因为以往在北美主流文化中见得实在是太少了……

相比之下,25年前的《喜福会》大概更容易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生于北京的演员卢燕参演了这两部片,让两部片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喜福会》用不断展现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两代华裔女性的人生经历,老一代经历了战乱和封建家庭的摧残,有的在逃难时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有的被卖给大户人家做童养媳,有的因为母亲是侧室而备受欺侮;年轻一代虽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因为上一辈的期待太过沉重,她们有的在婚姻中失去自我,也有的为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而自我怀疑……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观看《喜福会》的感受,那就是——伤感。虽然早已远离片中老一辈所处的时代,也没有生活在新一代的成长环境中,但影片对中国社会传统的解读足够深刻,相信能在不少中国女性的心中引起共鸣。被封建礼教束缚着的女人们,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又束缚着自己的女儿:你过得好很重要,但你要让这个家好更重要。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观看《摘金奇缘》的感受,那就是——畅快。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活得如此潇洒的黄色面孔,对我来说倒是个特别的收获。当然他们畅快的原因之一是——有钱,可他们也会遇到钱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女主角瑞秋那位乐天派朋友,还有那个帮忙为瑞秋做造型的杨家表亲,他们在亚裔大家族里可以说都是边缘人,但他们都开开心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还乐于帮助别人——最爱的角色是片中的两个“丑角”,这我自己实在也没想到。

《摘金奇緣》的原著小说作者凯文·关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富足的家庭,虽然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们家到他这辈已经算不上“真正的有钱人”了,但家庭背景使他从小就生活在有钱人之中。11岁时,他跟随父母到美国德克萨斯生活,后来独自到纽约打拼。2013年起,他开始撰写以从小到大身边那些同学、亲人为原型的小说,很快成为畅销书。有评论家说:“关的小说让我们开始关心富人参加婚礼时佩戴的首饰和身上的衣着,因为这些物件背后是关于人的故事。关并不是把亚裔人写得很酷,而是把他们的故事写得更完整。”

看更完整的亚裔故事,这大概就是《摘金奇缘》在北美大热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福会摘金奇缘
美味奇缘
我的“森林奇缘”之旅
爆款电影《摘金奇缘》诞生记
沈阳体育学院花式跳绳队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种族与性别: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喜福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