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其重点开发研究

2018-12-20 02:27:55张广海师亚哲
关键词:市域山西省旅游业

张广海,师亚哲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其重点开发研究

张广海,师亚哲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地理要素,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可移动性,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析从而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我国第一家金融机构票号,云岗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等5A级旅游景区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但由于长期发展依赖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并未成为山西省的优势产业。根据山西省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运用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核密度等方法对山西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研究,最终得出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存在一定的聚集性,表现为一带一区。通过空间分析对山西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以期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旅游资源;空间分析;山西省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初加工形成了山西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因煤而兴,但也因煤而困。过度依赖资源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2012年煤炭经济的低位运行导致山西省经济极速滑坡,经济增速在全国各省份中垫底,并一直陷于资源诅咒的怪圈。为摆脱这一发展困境,山西省开始了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探索。作为发改委批复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的转型升级尝试是资源依赖型区域的一次试验,对其发展有典型的示范作用。旅游业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新兴朝产业[1],与其他产业有所区别的是旅游业所指更是一个不同产业集群的过程,其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发展带来的效益也惠及区域的多方面发展,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山西省根据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发挥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是首要需解决的问题,山西省经济发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面临着严峻挑战。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红色文明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发展并未成为省内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逐渐提升,积极带动作用的不断显现,山西省政府逐渐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于本省经济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在景区景点的建设过程中鼓励加大投资力度,同时放宽政策限制减少建设阻力,以促进山西省更多更有潜力的旅游资源能够发展起来。2016年山西省旅游局发起“山西品牌中华行”“美丽山西休闲游”等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将旅游业作为提升山西省文化品牌的重要产业。山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新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加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并对旅游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地理学观点认为,要素格局具有其自身特性,对其空间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探索是地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而旅游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可移动,即其与周边的配套设施、交通条件等在一定程度下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因此,对山西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析,识别资源分布集中区域,对于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分析是利用相关的数据和模型对潜在地理信息进行挖掘并探究其内在联系的过程,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最邻近分析(Average Nearest Neighbor)、自相关分析(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ran′s I)、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以及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Multi-Distance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等[4]。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的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同空间现象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性,具体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与空间自相关有所不同,核密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是要素在特定区域内的聚集程度。文章以山西省旅游资源相关空间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和Geode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以期对山西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规律有所了解,并能为日后山西省旅游业一体化的开发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以山西省11个市域区化为底图,运用ArcGIS 和Geode软件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和处理。资源类型以及其相关属性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山西省官方网站,包括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hanxigov.cn)、山西省旅游局(http://www.shanxichina.gov.cn)、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网站(http://www.sxcr.gov.cn)等数据准确性较高的网站,旅游资源类型包括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等,旅游资源绝对地理位置用经纬度进行表示,数值来自百度地图坐标拾取系统。

图1 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通过观测要素对象在区域内分布的聚集程度,探究要素对象的相互作用机理的一种方法[5]。作为地理学科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的主要参考指数包括Moran′s I指数和Geary′s C指数。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的数据特征,选用Moran′ I指数进行分析。全局Moran′s I指数的取值一般在-1到1之间,指数的符号表示要素对象在给定显著相关水平下空间自相关作用的一致方向性,指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空间自相关作用的程度。除此之外,标准化Z值也是测定要素对象聚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化Z值的绝对值大于1.96时,要素对象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性明显。张军谋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我国34个省域的旅游外汇收入水平进行了研究[6];为探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联系,向延平基于经验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对武陵山区进行了实证研究[7]。

(二)核密度

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有所区别的是核密度分析是非参数估计的一种。由于其对数据的分布不做任何的假定,研究的对象主要数据样本本身,因而在要素分布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ArcGIS将山西省旅游资源进行图像表达,然后运用Spatial Analyst工具对图像进行核密度分析,输出的结果以颜色的深浅表达密度的分布状况,颜色越深,则要素对象的分布密度越大。赵兵坤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甘肃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根据资源分布聚集特征提出一体化开发的建议[8];王铁等将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相关资源分布特征[9]。

三、山西省11个市域旅游资源分布空间自相关水平结果以及分析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基于各市域之间的邻近关系,在Geode中选用二进制邻接权重矩阵对山西省11个市域旅游资源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最终结果显示,Moran′s I指数的值为0.3269,p值为0.016,在之后的假设检验中使用999次重复排列方法,即设置permutation=999时,假设检验的Z值为2.83,大于1.96,说明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性较为显著,表明山西省各市旅游资源之间存在正向且表现显著的空间关联,即在地域的空间上旅游资源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随机分布,而是表现出了空间聚集性,在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市域,其周边市域的旅游资源也存量丰富。基于此特点,对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区域进行统一部署的协调开发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

较全局空间自相关而言,局部自相关分析更加凸显局部分布的稳定性,也更能反映出区域中的异常点[10],因此空间分析的过程中展开局部自相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运用Geode软件绘制山西省11个市域旅游资源分布状态的Moran散点图,将山西省11个市域的旅游资源分为4个具有明显特征的集群象限,分别置于散点图中的的4个象限,如图2所示。

图2 市域旅游资源Moran散点图以及对应市域

图2是山西省11个市域旅游资源分布的散点图,图中清晰地表达了市域旅游资源相关联系状况所处象限。其中,有8个市域旅游资源分布于一、三象限,表明资源分布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从原理而言属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这两种类型,即旅游资源的分布的高值区域在空间上处于集聚,低值区域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

1.高—高聚集市域(HH)位于图2中的第一象限,是旅游资源分布高值聚集的市域,其中包括运城市和临汾市,后者自身与周边的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形成旅游资源聚集的重要区域,集中分布在山西省南部。

2.低—低聚集市域(LL)位于第三象限,是旅游资源分布低值聚集的市域,其中包括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朔州市、忻州市、大同市6个市,其自身与周边存在的旅游资源相较而言不够丰富,形成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的盲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

3.低—高值分布市域(LH)位于第二象限,即旅游资源分布低值区域被高值区域所包围,从而形成资源分布的凹陷,具有代表性的是吕梁市,其最主要特点是自身旅游资源比较贫乏,而周边市域旅游资源的分布却比较密集,局部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为明显。

4.高—低值分布市域(HL)位于四象限,是旅游资源高值包围低值聚集的市域,形成旅游资源的凸出区域,其中包括晋城市和长治市,它们自身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却与之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东南部。

在P=0.05显著水平下绘制山西省旅游资源的LISA聚集图,如图3所示。 图中的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的聚集状态。深灰色代表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区域,处于此区域的市域有运城市和临汾市;浅灰色代表旅游资源分布贫乏区域,包括的市域有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黑色代表旅游资源分布的塌陷区域,晋城市位于此区域;剩下的5个市域则没有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

图3 旅游资源分布的LISA聚集图

综上可知,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在11个市域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表露出了较为鲜明的空间聚集特征,具体表现为旅游资源的分布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南部,旅游资源分布低值区域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北部,还有个别市域与周围区域存在负向的相关关系。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吸引力,还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开发效率。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前提。

四、山西省11个市域旅游资源分布核密度分析

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中的核密度处理工具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对山西省旅游资源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前首先要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从而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核密度分析是为了反映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的密集程度,其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核密度

总体上来看,山西省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在呈现带状分布,集聚程度从南到北逐渐递减,并在山西省东南部形成资源分布的一个集中区域,表现出“一带一区”的聚集特征。“一带”资源分布贯穿山西省南北,其中包括运城市、临汾市等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密集的市域。“一区”为晋东南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区,包括晋城市和长治市。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发展与延伸,其观点中指出,交通干线作为连接不同中心地的重要通道,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1]。通过对山西省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分析,发现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带状分布与大运高速的较为匹配,也进一步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与道路交通布局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二者的相互匹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就增长极理论而言,完整的“点”“线”“面”空间格局有利于提高要素的使用率,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一带”旅游资源的分布跨越了山西省大部分市域,其中包括以寻根祭祖为核心吸引力的晋南片域,以大院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晋中片域以及以佛国龙域为吸引力的晋北片域,沿线不同片域旅游资源的集聚蕴藏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片域之间的联合有利于加强整体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一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则是集中在晋东南,包括的两个市域分别是晋城市和长治市。长治市是中国第一批十大魅力城市之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多样,而晋城市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A级景区的数量也处于全省领先。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构成了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体。

五、结论与讨论

空间是由一系列具有关联性并在彼此之间发生作用的地理要素组合而成[12]。旅游业是建立在旅游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服务产业,换言之,即旅游资源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发展的所在、发展规模以及旅游业发展竞争优势。旅游资源空间分析是对资源空间集聚水平和分布格局的定量分析。基于山西省旅游资源固有的地理坐标数据,加以山西省旅游资源相关资料,运用全局空间分析、局部空间分析以及核密度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加以相关解读,归纳出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以及特征。具体的结果如下:

(1)晋南地区就字面而言是指山西省南部的市域,但民间习惯性将运城和临汾两个位于晋西南的市域统称为“晋南”。 “晋南”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根祖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以“寻根问祖”为主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处分布较为密集,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紧密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洪洞大槐树为代表的寻根祭祖文化园,以解州关帝庙为代表的关公文化园区等是晋南旅游资源的翘楚,除此之外还有五老峰,中条山等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

(2)晋东南专指长治市和晋城市两个市域,这两个市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文化积淀深厚。晋东南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且底子深厚,整合晋东南旅游资源对于山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皇城相府、太行大峡谷通过5A级景区的评选成为晋东南旅游业品牌的建设的关键一环,加之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复合型的旅游资源格局。

(3)晋中地区是指包括太原市在内的山西省中部市域,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平遥、祁县等先后成为了商贸中心,商业贸易的繁荣催生了票号这一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平遥的日升昌票号,是我国第一家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的聚集是晋商有能力大兴土木,从而为后世留存了大量民间院落,后世将之统称为晋中大院。这一批独具特色的深宅大院是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典范,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灵石王家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等。

(4)晋北地区是指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忻州市、朔州市和大同市。长期以来晋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工业,但晋北地区却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云岗石窟景区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两个5A级景区是地标性的旅游资源,除此之外还有悬空寺、应县木塔、万年冰洞等精品旅游资源。

综上所述,山西省旅游资源存量丰富,尤其以人文资源为最,且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中存在着紧密的空间联系。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定量研究对具有不可移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对其空间联系进行挖掘,发现山西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集聚,这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根据空间分异规律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省开发成本,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形成小范围的旅游特色,从而为旅游者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旅游资源密集区的空间分布遵循“一带一区多点”的原则,因而在开发中应着力建设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带,密集区,建设多个高品质的旅游景点。“一带”跨越了晋南、晋中以及晋北三个旅游资源集中区。未来的开发中应分别凸显各区的旅游特色,晋南旅游区紧抓“寻根问祖”的文化精髓,晋中旅游区在旅游开发中将晋商精神作为片区的宣传热点,晋北旅游区利用“佛国龙域”作为旅游开发的根本,以大运高速作为连接媒介,将三个旅游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区域的优质旅游资源要展开深入的挖掘和推广,基于观光旅游业已有的扎实基础,着力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尽可能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开发出能够满足游客内心需求的旅游产品,结合具有地方特色并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最大程度提升旅游者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从单纯观光游转向深度游,推动传统旅游业升级换代。

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一般具有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资源总量较少等共性,其旅游资源品位一般也与旅游发达城市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集中有限资金打造精品和特色产品,打造精品,造成声势,形成品牌吸引力,进而梯度跟进。一方面借鉴旅游发达城市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则是立足自身发展的特点,发展与其他旅游城市不同的产业,创造自身发展优势。

全省旅游业的发展需集众所长。为了保持山西省各地区旅游的均衡发展,应着力缩小发展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保持资源密集地区核心地点的发展势头;扶持资源贫乏地区,深入挖掘需求、打开市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合从互动、互通到互融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共赢,从而保证山西省旅游业整体的均衡稳定发展。

[1]洪萌. 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思考[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2]傅伯杰.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 地理学报,2014(8):1052-1059.

[3]刘俊,李云云,林楚,等.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7):1009-1015.

[4]梁滨,邓祖涛.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 经济问题,2015(9):125-128.

[5]黄薇,徐进进,马远军,等. 基于ESDA的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空间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08-114.

[6]张军谋,周晓唯,李蓓蓓,等. 我国省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空间自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94-101.

[7]向延平.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武陵山区的经验数据[J]. 经济地理,2012(8):172-175.

[8]赵兵坤. 甘肃省旅游经济横向一体化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9]王铁,邰鹏飞. 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6(11):161-168.

[10]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0-123

[11]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远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242-243.

[12]刘金伟,王承云,孙飞翔.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空间集聚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69-174.

OnthespatialdistributionandkeydevelopmentoftourismresourcesinShanxiProvince

ZhangGuanghai,ShiYazhe

(SchoolofManagement,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s a geographical element, it is unmovable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o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have a spatial analysis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so as to conduct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Shanxi is a major tourism resources province with the first financial institution "Piaohao" and Yungang Grottos, the Mount Wutai, and the Pingyao Ancient City and other 5A 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which have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However, tourism has not become the advantageous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because of long-term dependence 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Shanxi Province, the paper made a quantitative stud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kernel dens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sources in Shanxi Province has some aggregation of belt and area. Through the spatial analsis, we get basic understanding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view of, guidingth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Spatial analysis; Shanxi Province

F59

A

1671-816X(2018)01-0001-06

2017-10-09

张广海(1963-),男(汉),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开发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编辑:牛晓霞)

猜你喜欢
市域山西省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山西水利(2017年1期)2017-03-07 08:50:31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