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青
【摘要】美术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幼儿的动手绘画或者是手工制作,幼儿会了解美。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舞台,让幼儿在这里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联想,逐步地理解美。主要探究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方法,使幼儿可以了解美,探究美,在绘画过程中感受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 有效方法
教师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丰富幼儿的认识,使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幼儿的绘画,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会逐步地提高,它们会养成认真、细致、整洁和按顺序绘画的习惯,进而在动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绘画过程中,幼儿的视觉、触觉也会积极地配合,使幼儿在观察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形成空间概念。
一、观察法,体会细致入微的差别
教师要指导幼儿通过观察的方式来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只有幼儿认真观察,才能够了解事物的特点,进而在繪画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顺利地完成。观察是幼儿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根本的一步。通过观察幼儿会了解绘画事物的特点,形成直观的认识,进而提高幼儿的视觉感知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幼儿要认真探究这是什么,什么样,可以从颜色、形状、结构和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分析这些事物与周围的世界有什么关系。观察中幼儿会了解到事物的个性特点,从而在绘画中可以表现出来。例如,观察中幼儿会了解到小鸡的嘴是尖尖的,鸭子的嘴是扁扁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而狗熊的鼻子则是扁平的;猴子的尾巴是细长的,而兔子的尾巴则是短短的……这些动物都各具特征,正是这种特征使幼儿可以将一种动物和另一种动物区分开来。观察中幼儿也会了解到自行车的轮子是两个,三轮车的轮子是三个,而小汽车的则变成了四个,大卡车或者是火车的轮子更多;天上飞的飞机要有翅膀;水里的轮船要浮在水面上……这些特点会让幼儿大开眼界,同时也了解这个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会使幼儿在绘画的时候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绘画,表达出事物的特点。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大公鸡”的绘画,可以首先指导哟而观察。使幼儿了解大公鸡的构成,如头部、身躯、肢体,并且鼓励幼儿去探究头部的特点——有一个大大的红鸡冠。幼儿在观察中会了解大公鸡的特点,进而在绘画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达到良好的绘画效果。
二、示范法,感受直观形象的作品
示范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示范包括了作品的范例和教师的演示。作为范例的事物一般都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在给幼儿示范绘画的时候展示出事物的特点,帮助幼儿形成直观的认识。教师的示范是对幼儿的点拨,可以给幼儿以启发。同时通过观察,幼儿会了解范例中事物的特点,进而开阔幼儿的思路。教师要鼓励幼儿多结合范例进行想象,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使幼儿对绘画步骤逐步地了解,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通过教师的演示,幼儿会逐步地形成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运用示范法的时候,教师要给幼儿留出充分的想象和创造余地,切忌单纯地模仿。例如,在画大老虎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幼儿示范,它的嘴边长有胡子,身上长有很多的斑纹,并且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额头上有一个大大的“王”字。这样幼儿在自己绘画的时候就会抓住这个动物的特点来进行创作,展现出其特点和特征。
三、游戏法,参与妙趣横生的活动
教师要通过幼儿喜爱的方式来促进幼儿参与课堂,使幼儿可以带着积极性去绘画和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添画游戏,如“装糖球”,鼓励幼儿练习画圆,使幼儿了解圆的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小鸡吃米”的游戏,鼓励幼儿练习画点,使有了解点的特征;或者是带领幼儿玩“绕线球”的游戏,鼓励幼儿画圆形线,在动手绘制中了解圆形的特点。或者是带领幼儿玩“爬楼梯”的游戏,使幼儿了解长方形的特征……通过这些不同的游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感受到“圆”“点”“线”“长方形”的不同,进而主动地进行绘画练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涂色游戏,如“染花布”“小小服装设计师”,给幼儿提供原材料和涂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爱好进行涂色,将作品完成。通过参与游戏,幼儿会认识到不同的色彩,了解不同色彩的搭配,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不同色彩搭配在一起的美感。通过对不同色彩的填图,幼儿会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和色彩搭配,进而在比较中发现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指导法,融入惟妙惟肖的讲解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它们对于事物特征了解的并不多,教师要通过指导的方式来点拨幼儿,使幼儿可以了解了解事物的特征,进而主动地进行绘画。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孔雀开屏的时候像扇子,肥猪胖胖的就像是一个大冬瓜。这样,幼儿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就可以把握孔雀开屏的特点和肥猪的特征,使绘画变得简单而容易。再如,画兔子,教师可以通过“小白兔,白又白,两个耳朵竖起来……”的儿歌来指导幼儿,使幼儿对兔子的特点有更清楚的掌握。这样幼儿的思维中就会了解兔子,形成清楚的认识,即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来增加幼儿绘画的欲望,促进幼儿在儿歌和故事中主动地想象小兔子的形象和特点,提高幼儿的形象认识。这种直观的指导会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把握事物的特点,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绘画和创作。
五、展示法,呈现厚积薄发的成绩
教师要通过展示的方式来指导幼儿,增加幼儿的信心,使幼儿可以主动地进行绘画,产生绘画的主动性。展示中幼儿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从而发自内心地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可以带着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去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绘画或者是立体作品的制作。例如,作品如折纸、橡皮泥等可以作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玩具和室内的装饰物及赠送亲友的小礼物,鼓励幼儿不断地创新。这也是一种展示的方式,会使幼儿时不时地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内心中充满着快乐和满足感,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设计和创作,在动手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教师利用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使分类别的,如手工作品区、折纸区、绘画作品区等不同类别的展示;也可以是将某一个小朋友的作品都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不同的展示方式都会给幼儿带来满足感,从而带着更大的热情学习绘画。教师要指导幼儿产生成就感,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信心,促进幼儿带着动力去绘画,形成主动性,积极地发现美,创造美。
总之,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可以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在动手和实践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和魅力。幼儿通过自主体验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小娟.让孩子在“画中学”[J].好家长,2011,(Z1).
[2]祁盛楠.浅谈幼儿绘画浸入式情境化教学[J].现代交际,2011,(06).
[3]林淑钦.幼儿绘画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激活[J].学周刊,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