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苏婷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受体的地位,模式单一、手段陈旧,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形成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先进的科教手段和电教设施营造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视听空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视听空间;多媒体;语言;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无法营造浓厚的逼真的英语教与学的氛围,学生仅仅局限于英语教材的学习、课堂上被动的听讲和习题、考试的练习,这种情况严重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脱离了英语学习的宗旨。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普及的今天,凭借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强大功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早已成为可能。
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指的是包括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的综合体。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新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形象生动,既可使学生主管语言数理分析的大脑左半球抽象思维和主管视角、空间的大脑右半球形象思维相互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为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工具。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使学生视、听觉并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习确立鲜明、完整的表象,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要求,这种强烈的求知要求正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必须具备的内驱动力。
一、营造英语视听空间,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能够真正做到“乐在其中”的,只有对其感兴趣才行。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知识的学习,更要依赖于兴趣。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学生思想开放,好奇心强,乐于和易于接受新事物。平时面对枯燥乏味的课堂和千篇一律的教材,学生的心理已经厌倦不堪,此时,如果改变知识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个充盈者英语的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为核心载体的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動、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看似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配以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这样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如在教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第一课时,我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了一些过去的老建筑、老马路、老公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时代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旧社会、几十年前,然后我又给学生们看了几张现代的大楼、公园、住宅楼、广阔的马路等图片,学生也很自然反应这是近几年的环境,从环境新旧面貌的对比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差距,让他们切实认识到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然后我结合课文出发,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家庭、社区里的“change”,学生反应立刻就很热烈,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整个课堂保持着高涨的气氛,结果这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效果也很好。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知识转换之后介绍、传输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能被激发,主动参与意识也就会强烈。
二、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言
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知识的学习,语言首先是作为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而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单纯地就学习语言而学习,把活生生的、完整的语言的有机系统分割成知识的碎片,比如这是单词、这是句式、这是语法,而不去学习与语言相联系的文化知识,这样就算能够灌输给学生,效果也不会很好,更不能起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地步。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将英语作为一个整体感受、接纳的能力,就要让学生了解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给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言语。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使学生如同真的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和英语亲密接触的感受以及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感受语言魅力,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培育了学生对英语的主观感觉。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纪录片和歌曲,不仅起到调节学生学习节奏,让学生劳逸结合的作用,而且能营造出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起到使学生同化于其中的作用。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和励志片,如《狮子王》《美女与野兽》《海底总动员》和《奔腾年代》等,都有动人的画面,纯正的英语,感人的故事,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熏陶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场的道德教育。由于这些影片学生爱看爱学,极易在课间自然模仿片中人物语气进行对话,从而在玩耍中锻炼了语言能力。另外,在教授一些课程时,可以收集相关的英语文化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讲授时同步播放,使学生对这一文化知识有具体生动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增多了,对英语文化了解加深了,感情也产生了,那么学习英语的动力自然就增强了。有时学生因为某部影片、某个人物、某个文化焦点的吸引,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而是渴望了解更多有关欧美文化的内容。他们甚至自己主动购买英语的影片、报纸杂志来看,自觉涉猎相关知识,效果很好。这都是单纯的课文讲读起到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三、构建精彩课堂环境,提高英语学习的效能
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種多姿多彩的课堂语言环境。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不但不能消除学生的疲惫之感,而且难以激起学生兴奋点。多媒体技术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给学生们构建了一个精彩、多变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要教授的英语知识用动画模拟出来,这样就显得形象而生动。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上册中的介词in、on、under、over等区别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前进、后退、跳跃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介词的方位及方向表意,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牛津英语7A Celebrate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将欧美各种传统节日的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呈现给学生,如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火鸡,万圣节的面具等,学生虽然对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都没有亲身经历过,更对这些文化元素的背景一无所知,但是通过形象而直接的观看和简单直白的介绍,同时联系到在平时的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场景,很快就对这些东西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媒体带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精彩课堂环境,使学生接触英语的场合、时间大大扩展,教学效果显著。
当然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时,要注意在课件制作上体现层次性、变化性和交互性,注意知识的层层递进关系,有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可以制作以基于Power point乃至web页等简易平台的交互式显示课件。交互式课件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解析,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进行动词时态训练、课文阅读的表层理解时,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选择答案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四、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重点,如果用老式的填鸭式传授方式,不仅老师感到讲授困难,表达不到位,就连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也大大成问题。但是这类重点和难点往往又是考试和题目中最容易考的,教授不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提高。
就拿单词的记忆来说吧,很多学生是因为记不住单词,致使学习成绩下降,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由此看来,掌握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也是难点。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后,在教单词时,可以利用网络课件把单词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用色彩、动画、声音来诠释这个单词。这样即使学生未必一次性记住单词,但是可以肯定这个单词表现出的形式也已经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下次只需简单的讲解和复习就能让他们铭记不忘了。例如:在教有关颜色的各个单词时,就可以将一幅包含各种颜色景物的风景图片显示出来,同时每个景物都配有文字说明,当鼠标点到这个景物时,就会显示出有关它自身颜色的文字,如点到天空的时候,天空上就会以动画效果出现一行字:My color is “blue”,点到草地,就会有几个字母依次从草丛里飞起:“g-r-e-e-n”,跳跃翻转,最后排成一排。动画逼真、活泼,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这些单词基本上就能做到学得开心,记得轻松,不易忘却。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视听空间,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亲切的感情,学起英语来更轻松、更快乐、更有效率,是完全有可能的和有必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英语教学者能坚持不懈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为教育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