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角兽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2018-12-19 07:11陈子凡陈华
齐鲁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独角兽企业

陈子凡 陈华

自特朗普上任总统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对内采取降税、加息、缩表等一系列重大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外则挑起贸易摩擦,秉承“美国第一”的理念,实行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全面高调打响了与中国的贸易战,成为世界上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带头大哥”。美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自曝美国经济不理想,不景气,但实际情况却是,美国失业率创历史新低,其二季度GDP增长达5.3%,几乎创历史最好水平,并且特朗普认为,能达8%至9%;8月31日,衡量美元兑换六种主要国家货币的美元指数上涨0.35%,收于95.054,2018年初至8月底,美元指数已经上涨近8%。美国经济呈现出与里根时代相近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美国依然可以轻松吊打其他任何国家。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世界经济走势却 “冰火”几重天:英国脱欧,欧洲经济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中国经济也不容乐观,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破产,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由美国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生病,全球吃药,吃来吃去效果大不同,有人形容,欧洲受的重伤,中国受的内伤,而其罪魁祸首美国受的反而是轻伤。

美国经济为何可以保持如此活力?从宏观上分析,美国经济的发动机是旧金山和纽约两个大湾区。进一步深层次剖析,其每年源源不断的孵化一大批像苹果、Google、Facebook一样的巨无霸、独角兽企业,才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那么,美国独角兽企业到底是如何 “炼成”的?其成功“密码”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2017年6月1日到6月12日,我们到波士顿、纽约、新泽西等泛纽约大湾区,2018年7月23日到8月15日,至美国洛杉矶、硅谷、旧金山等泛旧金山大湾区,深入参观苹果、Google、Facebook、波音公司、华盛顿大学等相关机构,深度了解美国经济,以此剖析独角兽企业的成功 “基因”。

小而美的科技小巨人遍地开花

以前的企业,小而全、大而全,未来哪个国家能培育出一大批小而美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哪个国家的经济就充满活力。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生活场景很多被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占据,硅谷更是世界各地极客梦寐以求的圣地,这里创造着大量财富,同时又是一个“烧钱”之地,再加上美国在资本和高科技人才上禀赋充裕,助力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更加注重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完善的创新体系以及科研投入均为小而美的科技小巨人培育提供支持。随着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美国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养猪”,养肥了就卖掉,不再一味追求把企业做大、做优,而是设法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通过市场化并购,高溢价把企业“杀”掉,既保证了自身并购企业的快速膨胀,又减少了市场竞争对手。一招鲜吃遍天,众多小而美的科技小巨人为美国跨国企业的并购提供了优质资源;通过并购,跨国巨头投入巨资,把并购小企业的专利发明产业化、市场化。美国跨国公司之所以可以快速膨胀,源源不断并购中小企业是其成功因素之一。跨国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并购中小企业的历史。

优质的学府与业界深度融合

世界最好的20所大学,美国占据16个,英国3个;百强大学,美国占据了半壁江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更是包揽了世界排名的前几位。不得不承认,美国院校众多,院校开放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付诸实践的教育方法使其教育质量一流,多年来更是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顶尖人才。哈佛大学先后出了150多個诺贝尔奖,哥伦比亚大学则有100多名。美国一直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有关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众多创新创业孵化器成为美国创新的源泉,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融合发展了大量高科技产业。地处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与众多创新创业公司一起研究开发创新创业项目,为其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持。在美国,许多大学老师既是教授又是高新企业老板,拥有企业股份,甚至部分拥有自己的初创企业,大学老师自身与企业亲密融合,便于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此外,也有很多创业基金为这些项目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而培育出了大量优质人才,发展了大量优质企业。密集的科研院所和孵化器为创业团队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独角兽企业的崛起。纵观美国高校分布,纽约东海岸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宾州8所大学组成的常青藤校盟;旧金山西海岸虽然没有如此强大的院校力量,但是拥有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么多优质的大学提供智力支持,美国新产业将无从谈起。

市场创新与政府监管适度平衡

目前,美国政府意识到处理好创新与适度监管的重要性,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平衡。一直以来,市场创新与政府监管是一对矛盾,甚至是一对天敌,政府监管通过约束企业及个人的行为,弥补市场失灵,避免资源错配。政府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创新则是干以前没有干过、走之前没有走过的路,实践之前未实践过的理论,从而“杀出一条血路”,这条“血路”必定处处是“坑”,时时有风险。而创新又是独角兽萌芽、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创新行为既让企业自身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又带动了整个经济向前发展,人们过上美好生活成为可能。所以,政府要学会弹钢琴,把握市场创新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度”至关重要。如果一味追求创新而放松监管,将导致风险外溢,甚至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事件;反之,如果监管过严,又会将一大批好的点子、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里。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逐步放松政府管制,特别是放松金融监管作为其执政的主基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反观我国目前“严监管、强监管”将是常态,必然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氛围缺乏。一句话,政府监管不是越严越好,切不可盲目追求无风险的社会稳定,水至清则无鱼。

风险意识、风险文化超前,同时敢于冒险、善于冒险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其社会具备先进的风险意识,风险文化超前,无论干什么事,总会将风险挺在最前面。此外,美国自建立以来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国家,一直以冒险、创新为荣,以智慧创造财富为荣,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创新,创造更多的财富。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大都来源于美国,其拥有的顶尖科学家是我国的8.7倍,诺贝尔奖的得主更是比我国多343人,其创新指数比我国高16位,互联网技术、苹果产品等高新科技产品,使得世界也在分享其文明成果。美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正是由于其树立了正确的风险意识,没有在风险面前望而却步,勇于探索,敢于试错,将创新文化深入骨髓,处理好了创新与风险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孵化了一批又一批的独角兽企业。

资金供给链条覆盖企业创新创造的整个生命周期

与人一样,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生命周期,其从一个好的想法开始,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直到最后消亡退出市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资本是催化剂、助推器。一个好的点子如何落地,变成一个好的产品或者服务,资本的作用功不可没!从企业的初创开始,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各路资本便开始给予资金支持;等到企业成长到产生正的现金流量时,银行才可能给予贷款支持,因为银行偏好干锦上添花的事;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其自身便可以发债,在OTCBB、创业板、中小板直接融资;最后成长为巨无霸后,便可以再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主板上市。由于美国资本市场之间无缝衔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便可以申请向更高一级的市场转板。可以说,美国有一大批伟大的企业,与其高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密不可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进而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价值链的“四链”融合,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创新氛围。

视野开阔,创新创业伊始便瞄准全球市场

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大部分是B2B公司,主要以技术为导向,高科技服务类公司较多。《2017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市场中企业应用服务行业的独角兽数量最多,在美国,服務类独角兽的数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占比达27%。如上世纪90年代的SAP和微软等软件公司,近十年来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着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此类服务型全球性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独角兽”视野更开阔,企业服务与高科技结合的模式,使其更具全球眼光,“独角兽”成长之路更宽。美国一直注重培养企业家的世界眼光,企业初创伊始便瞄准全球市场,走向世界。如今,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彰显了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美国更是具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适宜生存环境,集群、集聚发展的“独角兽”(旧金山、洛杉矶、硅谷、纽约的“独角兽”均超过四家)、多学科融合、创新产业化、包容性试错的宽松氛围更利于独角兽企业的孵化。

产权、法律等制度健全,政策和资本环境占优

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法律制度最为健全的国家。相比我国对企业的干预程度,美国主要进行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利于企业互通互联,竞争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对于初创企业的发展,美国则大力推动科技立法、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力度的支持;并且,其政府给予采购支持,联邦政府每年都会将采购预算的一部分下发给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此外,还对新技术与产品的应用给予补贴。美国产权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破产保护的司法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完备,消除了企业经营者起点与终点的后顾之忧,大大降低失败成本,激发创业者的创新动力。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水平为50%至70%之间,而美国却高达80%,其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之所以这么高,主要得益于美国资本市场高度发达,VC市场规模、投资金额及成功案例多,具有完备的制度体系支撑。这一体系将法律视为基石,金融中介机构为桥梁,财税金融政策体系为催化剂,共同运作,保障了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优化了独角兽企业生存的政策与资本环境,使得企业进入市场与退出渠道畅通无阻,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杨天楠.中国的联合办公能诞生独角兽吗?[J].英才,2017(05):94-95.

[2]“独角兽”——新经济爆发成长现象[J].新材料产业,2016(06):66-70.

[3]向坤.程维:独角兽是如何炼成的[J].互联网经济,2018(Z1):60-65.

[4]廖岷.全球金融科技监管的现状与未来走向[J].新金融,2016(10):12-16.

[5]贺建清.金融科技:发展、影响与监管[J].金融发展研究,2017(06):54-61.

[6]吴飞鸣.2017年美国科技创新与政策发展综述[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01):7-13.

[7]吴军,陈华.山东省如何孵化独角兽企业[R].研究报告,2018:7-13.

猜你喜欢
独角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独角兽”沈晖
遇见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