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义宏, 穆 青, 蒋水萍, 饶骏晨, 孙兴权, 邵小东, 张晓龙
[1.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106; 2.云南红河州烟草公司,云南弥勒 652399]
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Thysanoptera)的统称,是世界范围内对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1-2]。近年来,蓟马科(Thripidae)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在烟草上的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3-4]。西花蓟马通过刺吸烟叶、烟芽、花的汁液,造成嫩叶皱缩卷曲、凋萎,此外它可以通过刺吸烟叶传播烟草番茄斑萎病毒(TSWV)[5]和烟草条纹病毒(TSV)[6]等,使烟株染病,对烟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时甚至导致烟叶绝收。由于受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西花蓟马的个体较小,在农业生产上容易被忽视,且由于其喜好藏匿于作物缝隙间的生活习性,导致在农业生产中对其进行防治较难[7]。
常规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蓟马类害虫抗药性不断发生与发展,使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8-9]。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蓟马类害虫对蓝色的偏好,采用蓝色粘虫板来诱集蓟马,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0-12]。同时,有研究指出,粘虫板不仅可以用于防治害虫,也可以用于监测害虫的发生动态[13]。另外,秦玉洁等研究表明,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节瓜蓟马(Thripspalmikarany)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4]。王俊平等对防治蓟马类害虫的白僵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发现白僵菌对蓟马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5]。Lewis报道了新型杀虫剂阿维菌素类药剂、多杀菌素对西方花蓟马的防治有显著的效果[16]。近年来利用捕食螨防治蓟马类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17-20],捕食螨一旦在田间果园等地方定殖,即可迅速建立种群并自然扩散,且具有产业化投资少、回报快、无毒无农残、对人畜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特点[21]。
蓟马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趋势,而目前对蓟马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烟草领域[22-23],在烟草上针对西花蓟马的综合防治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在烟草上深入开展西花蓟马综合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针对性地在西花蓟马危害较为严重的云南省泸西烟区开展综合防治措施研究,通过对西花蓟马发生规律进行实时监测,结合天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低毒生物农药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其发生和危害,以期为控制云南烟区由蓟马类害虫引发的一系列烟草病毒病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试验于2016年4—8月在云南省泸西县烟草种植区开展,烤烟品种为红花大金元,总试验面积为1.5 hm2。
胡瓜钝绥螨由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功能型蓝板(蓝板上加装诱芯):蓝板和诱芯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诱芯的香味物质由苯甲醛、乙酸乙酯和茴香醛混合制成。2×1010CFU/g球孢白僵菌粉剂由北京宝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1 烟田西花蓟马发生情况监测 于3月下旬选择3块往年蓟马、番茄斑萎病发生较为严重的烟田插设功能型蓝板,密度为90块/hm2,每隔10~11 d调查并统计1次蓝板上西花蓟马的发生数量。
1.2.2 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西花蓟马 试验共设3个区,3次重复,为避免相互干扰,各区之间间隔50 m以上。
综合防治区(面积为0.6 hm2):(1)在烤烟移栽时释放1次胡瓜钝绥螨,释放量为2.25×106头/hm2;(2)当监测的蓝板上诱集到少量蓟马(10~20头/块)时,在田间插置功能型蓝板,悬挂密度为90块/hm2,棋盘式分布,悬挂高度与作物顶端水平并根据烟株长势适时调整,当粘虫面积占蓝板面积的60%以上时及时更换;(3)在烤烟团棵期释放1次胡瓜钝绥螨,释放量为3.75×106头/hm2;(4)观察番茄斑萎病发病率,当发病率达到5%~10%时,及时喷施球孢白僵菌,用量为3.75~6.00 kg/hm2,间隔15 d再喷施1次。
化学防治区(面积为0.6 hm2):移栽后5 d,及时喷施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团棵期和旺长期,视烟株西花蓟马发生情况,共使用2~3次,用量为30 g/hm2。
空白对照区(面积为0.3 hm2):不进行任何措施。
参照GB/T 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对每个处理区定点定株调查150株烟株,调查期间不施用杀虫剂。4月24日烤烟移栽后,在综合防治区释放胡瓜钝绥螨,释放后每隔10~11 d调查1次各处理区西花蓟马数量,直至烤烟开始采烤为止;并分别于5月4日、5月14日、5月25日、6月6日、6月22日、7月10日、7月22日、8月5日记录综合防治区、化学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烟株上的蓟马发生数量、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病株数,并计算西花蓟马虫口减退率、烟草番茄斑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Tukey’s HSD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
烟株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虫口减退率=(释放胡瓜钝绥螨前虫口数-释放胡瓜钝绥螨后虫口数)/释放胡瓜钝绥螨前虫口数×100%;
西花蓟马防效=(防治区虫口减退率-清水区虫口减退率)/(1-清水区虫口减退率)×100%;
番茄斑萎病防效=(清水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清水区病情指数×100%。
由图1可知,3月23日到4月24日烟田基本不发生西花蓟马,4月下旬随着烟苗的大量移栽,西花蓟马逐渐向烟田迁入;从4月24日开始,烟田中的西花蓟马数量逐渐增多;5月25日以后,西花蓟马数量进入急剧增长期,到6月26日达到高峰值,平均每块蓝板诱集蓟马数量为368头;随后西花蓟马发生数量急剧减少,7月16日之后进入缓慢减少时期。
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烟株大田期各防治区西花蓟马发生数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高峰值均出现在6月26日。其中综合防治区西花蓟马整体发生数量最少且起伏较小,蓝板诱集到的数量最多仅为69头/块,远低于空白对照区(325头/块);化学防治区6月5日及之前,西花蓟马发生数量略低于综合防治区,之后数量逐渐增多,其高峰值高出综合防治区89头/块。通过蓝板诱捕的西花蓟马数量可以看出,综合防治区西花蓟马发生数量整体较少, 说明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烟田西花蓟马的发生数量,使其繁殖数量整体控制在较低水平。
由表1可知,在烟株大田期(5—8月)对西花蓟马进行防治后,综合防治区和化学防治区烤烟有虫株率均小于等于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优于等于空白对照区。其中,化学防治区的西花蓟马防治效果在5月14日达到最高值 83.33%,之后防治效果整体呈降低趋势,到8月5日下降为11.12%;综合防治区的西花蓟马防治效果整体呈升高趋势,6月6日及以后其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高于化学防治区,到7月10日综合防治区的西花蓟马防效达到最高值,为 77.05%,显著高于同期化学防治区(P<0.05);到8月5日最后1次调查时,西花蓟马防治效果仍能达55.55%,显著高于同期化学防治区(P<0.05)。
表1 不同防治措施对大田烟株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
注:5月4日调查的数据是防治前的数据;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偏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调查时间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由表2可知,5月份烟草番茄斑萎病发病率普遍较低,5月25日空白对照区发病率仅为1.33%。进入6月份后,烟草番茄斑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且病情指数最大值出现在8月5日。6月22日及以后综合防治区的烟草番茄斑萎病发病率低于化学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6月22日及之后,综合防治区的烟草番茄斑萎病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化学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综合防治区的烟草番茄斑萎病防治效果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持效期较长,防治效果从5月25日的24.72%增加到8月5日的75.72%;而化学防治区的烟草番茄斑萎病防治效果则整体表现出降低趋势,防效从5月25日的59.55%下降到8月5日的28.43%。从6月6日开始,综合防治区的烟草番茄斑萎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化学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P<0.05)。
近年来,烟叶生产中大多采用碱性化学杀虫剂对蓟马类害虫进行防治,但长期使用会带来抗药性问题,且可大量杀伤害虫天敌, 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烟叶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烟叶的品质和安全性[24-25],因此,寻求其他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是烟草种植行业的必然趋势。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蓟马类害虫进行防治的效果较好[26-28],且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表2 不同防治措施对大田烤烟番茄斑萎病的防治效果
潘志萍等研究表明,西花蓟马对黄色、蓝色和粉红色具有较强的趋性,其中对蓝色趋性最强[29]。因此生产上常用蓝板对蓟马类害虫进行诱杀与预报。邱海燕等研究表明,蓝板对豆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明显,且具有明显的逐日变化特点,可以用于田间监测和防治[30]。研究表明,在蓝板上增加香味诱虫物质能提高对蓟马类害虫的防治效果[31-32]。本试验中,采用诱芯(苯甲醛、乙酸乙酯和茴香醛混合制成)加蓝板对烟株大田期西花蓟马发生数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防治。结果显示,西花蓟马随着烟苗的移栽迁入烟田,随着烟苗的还苗和团棵期烟株的逐渐长大,迁入和繁殖的西花蓟马数量逐渐增多;6月份烟株进入旺长期,为西花蓟马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栖息地,致使其数量急速增长,到6月中下旬数量达到高峰值;随后由于雨季的来临,大量的雨水冲刷使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得到了自然控制,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7月份由于烟株进入成熟采烤期,人工采烤操作及烟株上烟叶的减少导致西花蓟马食源和栖息地减少,进而使其数量减少。因此,针对云南泸西烟区,对西花蓟马及西花蓟马引起的烟草番茄斑萎病的综合防治应重点放在烟株团棵期到现蕾期进行。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关于捕食螨防治农作物蓟马类害虫的研究,结果显示,捕食螨在防治蓟马类害虫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33-35]。穆青等于2015年开展了捕食螨对烤烟番茄斑萎病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移栽期捕食螨释放密度为2.25×106头/hm2,团棵期释放密度为3.75×106头/hm2时,对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最大防治效果可达 66.97%[36]。袁盛勇等研究发现,球孢白僵菌作为寄主范围较广且较为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被作为微生物防治菌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防治[37]。相关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在防治蓟马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37-39]。穆青等在2015年对比研究了带球孢白僵菌捕食螨和不带球孢白僵菌捕食螨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后者的防效高于前者,且选择释放不带球孢白僵菌的捕食螨,结合喷施球孢白僵菌的方法能取得更优的防治效果[36]。
为最大限度减少泸西烟区西花蓟马的危害,在前期研究结果[36,40-41]的基础上,本试验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微生物防治等进行有机结合,研究综合防治措施对西花蓟马和烟草番茄斑萎病的防效,结果发现,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烟田西花蓟马的发生数量,烟株大田期(5—8月)西花蓟马发生数量小于70头/块;从防治效果来看,综合防治措施对西花蓟马和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最高防治效果分别可达77.05%、75.72%,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化学防治区(P<0.05)。由此说明,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具有降低农药施用量、减少烟草番茄斑萎病发病率且持效期长等优势。综合防治措施对有效控制由西花蓟马引发的一系列烟草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烟草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为其他农作物上蓟马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较好的技术参考,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