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夕,黄柳菁,左冰菁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国家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高,风景园林学科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国内相关教育事业起步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课程结构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对比国际教育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急需构建一个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体系,为我国的风景园林教学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19世纪中叶,被公认为美国风景园林之父的奥姆斯特德将自己的职业命名为Landscape Architect(风景园林师),随后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他的儿子小奥姆斯特德于1900年在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建立[1]。自20世纪中叶清华大学建筑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联合创办造园专业以来,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逐渐发展,通过多年的摸索与改革,逐步与国际风景园林学科接轨[2]。研究通过收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图谱解译,可视化分析国内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热点与演化特征,为我国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WoS数据库作为国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文献的数据来源,选择数据库为“WOS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TM Core Collection)”,以“Landscape Teaching(景观教学)”作为“Topic(主题)”,以“Article(论文)”作为“Document type(文献类型)”,时间截止为2017年进行检索,得到有效文献519篇;以CNKI数据库作为国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文献的数据来源,选择主题为“风景园林”并包含“教学”或者主题为“景观”并包含“教学”,以“SCI、EI、核心期刊、CSSCI”作为“来源类别”,时间截止为2017年,进行检索,得到有效文献583篇。数据检索的时间均为2018年1月4日。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采取文献计量法,分别对文献的地区(国家)、发文量、出版物、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关键词、研究趋势与共被引情况进行对比,运用SPSS对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绘制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脉络,分析国内在该领域的差异与不足,寻求发展的突破点与新思路。
3.1.1 发文量与地区(国家)分布分析
根据Web of science自带的“分析检索结果”表明,在519篇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15的国家与地区依次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法国、中国、新西兰、挪威、新加坡、瑞典(表1)。美国一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在风景园林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其发文量达223篇,排名第一,超过了排名第二到第六的英国(58篇)、澳大利亚(56篇)、加拿大(31篇)、南非(24篇)、德国(23篇)的发文量的总和。中国被收录的文献仅为13篇排名11位,但搜索CNKI数据库可以发现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研究的成果也非常丰富,截至2017年发文量达583篇,这一结果可能与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建议国内从事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们加强英语语言能力,以期在国际领域内有所突破。
3.1.2 出版物分析
如表2所示,国际风景园林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期刊的发文总量为73篇,占样本总量519篇的14%,说明国际期刊在风景园林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平均。其中:属于风景园林专业领域的期刊包括《HORT TECHNOLOGY》(园艺技术)、《JOURNAL OF GEOGRAPHY》(地理杂志)《ECOLOGICAL MODELLING》(生态模型)《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景观与城市规划),发文量共计34篇,占前10期刊发文总量73篇的47%;属于教学领域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地理学杂志)《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教学与教师教育)《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澳大利亚教育技术杂志)《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大学图书馆学报)、《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教育方面)《QUEST》(探秘),发文量共计39篇,占前10期刊发文总量73篇的53%;说明在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领域,教育类期刊与风景园林专业类期刊研究成果相当。国内排名前10位刊物的发文总量为232,占样本总量583篇的40%,说明国内期刊在风景园林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其中:属于风景园林专业领域的期刊包括《中国园林》《建筑学报》《装饰》《规划师》《美术观察》,发文量共计165篇,占前10期刊发文总量232篇的71%;属于教学领域的期刊包括《安徽农业大学》《教育与职业》《中国成人教育》《教育与管理》《中国教育学刊》,发文量共计67篇,占前10期刊发文总量232篇的29%;说明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类期刊对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领域更为关注。
3.1.3 发文机构与作者统计
从中外风景园林教育研究文献的机构分布来看(表3),国际与国内承担风景园林教学领域的科研机构,99%以上的都是高校,这也与风景园林教学这一学科特色相吻合。国际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宾夕法尼亚联邦高等教育体制(包括4所公立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高校,此外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也有7篇研究成果,排名第9(并列);国内则主要集中在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这些信息能为从事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的学者提供进一步深造、交流、合作的方向。
从事风景园林教育研究的高产作者表中显示,在此领域中,国际发表系列论文最多的作者是BROWN RD、PARKER M、PATTON K、VANDERZANDEN AM等人,均发表文献3篇,而国内最高的龙岳林发表的相关文献为5篇,刘滨谊与王浩发表4篇。从作者分布来看(表4),当前国际与国内的风景园林教育研究均为形成规模,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Citespace生成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网络也不难发现,各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之间联系较少,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风景园林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3.2.1 关键词统计与热点分析
关键词可以揭示文章内容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观点,对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领域内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频率和突现性检测,可以直观的呈现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知识结构[3]。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生成高频词关键词分布表(表5)与图谱(图2),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显著不同。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教育研究、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科学、语言学、农林、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地质学等,其中,“教育研究”出现频次达209次,排名第1,占排名前10关键词的46.44%,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地质学等学科关键词共出现221次,占排名前10关键词的49.11%。国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关键词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规划设计、校园、实践教学、景观、教育、教学模式等,其中,风景园林出现频次达81次,排名第1,占排名前10关键词的43.09%,与景观设计、规划设计、景观等专业关键词共出现120次,占排名前10关键词的63.83%,教学改革、教学、校园、实践教学、教育、教学模式等关键词共出现68次,占排名前10关键词的36.17%。
表2 中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前10出版物的发文量与百分比
表3 中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前10机构的发文量与百分比
整体而言,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研究与周边学科研究,更加注重探讨风景园林学与周边学科的关系,如生态学对风景园林学的影响,地理学、心理学在风景园林学的应用,风景园林学在工程学上的延伸等。此外,国外学者更倾向从多学科视角对风景园林教学进行补充与完善,使风景园林教学体系更加丰富与健全。
而国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更加关注概念探讨,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等,教学研究也还处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阶段,尚未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阶段。探讨风景园林本学科的文章数量远远多于探讨多学科交互影响的文章数量。近几年国内风景园林学发展迅速,多学科协作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风景园林教学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一方面与国内风景园林学发展进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教学模式差异有关。当前,国内学者需要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来进行相关研究,除了本学科不同机构的学者之间的交流亟需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有待提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应该只停留在机构与学科内部,多机构与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保证国内风景园林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
表4 中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前10作者发文量
表5 国内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前10关键词的频次与百分比
3.2.2 发展趋势分析
经CiteSpace分析,WoS与CNKI数据库中关于风景园林教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在国际上,教育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约自2004年起,环境科学生态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研究成为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2010年以后,风景园林教学的研究热度逐渐升温,社会科学、心理学、农学等概念相继进入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领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向。就目前的统计结果分析,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逐步趋于稳定与完善,多学科交互影响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教学体系日趋健全。
而在国内,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几个关键概念始终贯穿于各个时点。大约自2002年起,人文、校园景观等概念究成为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中着重探讨的问题,一直延续至今。大约2010年后,生态学成为该领域的热词。就目前的统计结果来看,国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国际风景园林教学正在朝着不断丰富与健全的体系发展,而国内仍停留在教学探索阶段,教学模式与研究深度都存在很大差距。
(1)从发文量分布上来看,近10年来,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文献的数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而国内的增长趋势逐渐减慢甚至停滞,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说明我国风景园林教学研究近年来发展乏力,国际化程度较低,对风景园林学术界做出的贡献仍然有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2)从研究作者与机构分析,国内外承担风景园林教学领域的科研机构,99%以上的都是高校,研究作者也集中在高校老师,与风景园林教学这一学科特色相吻合。但从图谱来看,国内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均未形成规模,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各研究机构与作者之间少有合作,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风景园林教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从CiteSpace的分析结果来看,国际风景园林教学近些年更加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与综合能力,教学体系趋于成熟与丰富,而国内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仍然停留在教学模式的探索阶段,多数研究集中在本专业的概念探讨,未能形成多学科交流合作的教学思路,研究深度与广度均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应借鉴国际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教育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我国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促进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
图1中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2 中外风景园林教学研究发展趋势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