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摘 要 远程审计是审计发展的趋势,远程审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提升内部审计防范风险职能作用的发挥。本文将“远程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成效进行深入剖析和梳理,从中总结经验,提出新时期远程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审计模式方面创新和开拓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远程审计 审计监督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1远程审计在内部审计监督中的作用
远程审计,是指审计机构通过远程的方式对已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及被审计单位网络或书面报送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质询及适当现场核查等工作,形成审计报告的过程。
远程审计是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的特点使远程审计技术更适用于内部审计。远程审计将在以下方面改变传统审计模式,全面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监督能力,加大风险防范职能作用:一是通过数据分析和业务信息的影像化处理,替代和减少现场审计工作时间,同时有效降低了对被审计单位正常工作的影响,实现人力成本和费用成本的减少,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二是通过日常对经营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比传统现场审计具有更大的审计数据采集和分析量,有效规避抽样风险,提高样本核查准确性,打破时间、空间和审计内容的限制,拓宽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的深度;三是通过审计程序的优化和信息化审计思维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影响公司运营安全的风险来源,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四是将审计端口前移,实现由事后审计向远程监测转变,增强审计發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审计结论的价值和审计服务的能力。
目前,公司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高度集成,使内部审计所需的大量原始财务数据和其他各种证据都可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直接获取,这为真正有效实现远程审计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远程审计在内部审计业务实施中发挥更大的风险防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远程审计实践的工作体会
2.1面临的困难
(1)资料调集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一是被审计机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远程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重视度上与现场审计无法等同,造成资料提供速度缓慢;二是仅通过电话、邮件等远程方式,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无法确保畅通及时,影响审计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对审计工作进程带来影响。
(2)审计调查的客观真实性有所弱化。远程审计项目,审计人员运用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远程访谈,被调查人员或访谈人存在一定顾忌,此种取证方式的运用效果有所弱化。
(3)问题质询取证难度加大。开展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能就发现的疑点、问题及异常,及时当面向审计对象提出质询,并可根据实地核查、盘点,对多个访谈对象的反馈结果做出审计判断。在远程审计工作中,则面临质询的问题无法采取面对面方式,从而使被审计单位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应准备及应对,有可能得不到真实的情况回复,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将审计触角全面延伸、掌握细致而直接的信息,对重大风险点的揭示能力有所弱化,对审计判断、评价的准确性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4)远程审计方法及技能创新不够。远程审计是一种审计方式的新尝试, 需要审计人员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不断挖掘和获取更多的数据资源应用于审计工作中,为远程审计取证、评价提供技术保障。随着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要求的不断变化,风险数据模型开发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有待进一步融合。
2.2解决途径
(1)加快远程审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一是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对远程审计工作的要求、程序、报告等进一步予以细化,提升项目实施的规范性;二是通过优化工作程序,提高被审计单位对远程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确保被审计单位能自觉接受非现场审计和质询,并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和审计资料;三是构建远程审计技术支持与共享平台, 对于典型远程审计案例、优秀远程审计报告及信息技术研究成果予以经验推广,以增加远程审计深度、拓宽远程审计广度、提高远程审计技巧。
(2)增强与现场审计项目及持续监控的协同作用。一是统筹结合现场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功能。立足全年工作立项计划,加强远程审计规划,与现场审计项目同部署、同安排,通过合理的工作组织和资源配置,加强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的有效结合,为客观评价被审计对象提供支撑,提升远程审计风险揭示能力,提高远程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发挥持续监控的辅助作用,提高对持续监控成果的利用。加强持续监控有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内外部检查处理结果,财务、业务部门专项检查结果,纪检监察信访等信息,同时对持续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和风险疑点建立风险数据电子台账,为远程审计提供方向和线索。
(3)增强审计信息化实践能力。一是加大对审计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审计信息化专题研讨、课题研究与工作交流,强化审计信息化前沿探索,总结推广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系统提升审计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拓展审计信息化应用范围,通过建立完善审计管理平台、制定制度标准等系列措施,增强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三是强化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将现场审计工作中的逻辑思维、操作流程等经验转化成远程审计方法,开发能够满足远程审计要求的数据模型。
3远程审计模式的创新和拓展
远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方向,给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在远程审计实践过程中的工作体会,笔者深深感受到远程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量,深刻体会到推动远程审计建设是内审工作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完善审计监督、提升审计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审计内容的拓展。基于远程审计,建立经营业绩与内控合规指标评价的分类监控机制,推广实施不同风险等级或不同业务环节的差异化监督;探索强化动态持续监控,探索审计预警与连续审计,采取及时采集数据、及时分析预警、及时督促整改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内部审计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远程审计在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通过建立以“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为特征的总体分析审计方式,深人挖掘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提出体制、制度和机制方面的系统性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审计服务职能。
(2)审计技术的创新。远程审计是以“远程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手段,要充分发挥其监督核查的职能,借助大数据的理念积极研究运用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至关重要。充分运用对特定的数据结构实施有针对性的数据挖掘手段,探索审计抽样、风险评估以及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等审计方法的信息化实现方式,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少审计风险。持续推进大数据体系建设,增强审计信息的完整性,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对重要细节信息的发现能力,并揭示出各类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和掌握风险变化的趋势。
(3)审计模式的创新。根据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的不同组合,可形成独立审计、联合审计、协作审计等多样化审计模式。
①独立審计模式。即利用远程技术独立承担审计项目,出具远程审计的常规和专项报告。这种远程审计工作模式一般仅开展非现场审计,若发现带有苗头性或倾向性重大隐患的问题,可延伸进行现场审计。适用于对分类监督测评等级较高、风险可控的被审计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或绩效审计等专项审计项目;也适用于根据持续监控结果及集中提取的风险数据等信息,对被审计单位系统性开展风险数据专题审计项目。
②联合审计模式。即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通过工作分工,远程审计小组和现场审计小组各承担审计项目中的一部分审计任务,充分发挥优势,实现工作互补。在这种审计模式下,根据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取证方法不同的特点,对审计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成为顺利推进审计项目、圆满完成审计任务的关键。远程审计小组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远程登陆系统查看业务财务影像资料等方法,对审计范围内的电子数据与档案资料进行评测审核;现场审计小组充分运用询问、观察、监盘等方法,对有形资产数量及存在性、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勘验,获取必须现场核实的审计证据。
③协作审计模式。即通过远程审计小组在后端实行数据分析,为现场审计小组提供支持,形成远程与现场的协同和联动。协作现场模式实施审计项目时,远程审计小组通过全量数据分析,形成内部控制缺陷和违规事件的线索,为现场审计提供有针对性的具体线索;现场审计小组,一方面要对远程审计小组的分析数据进行验证,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检查发现的疑点,有针对性地向远程审计小组反馈需扩大筛查的数据分析范围,提升重大风险点的揭示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洪浪.远程审计技术下的内部审计体系重塑[J].中国内部审计,2015(09):30-32.
[2] 杨柏松.网络时代审计模式创新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5):105-106.
[3] 牛艳芳,薛岩,孟祥雨.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4):95-103.
[4] 翟晓晖.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及其潜能的发挥[J].管理观察,2016,8(14):118-120.
[5] 刘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公司远程内部审计的展望[J].商品与质量,2012(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