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源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2018-12-18 18:18杜幼楠
吉林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高校学生

摘要:高校大学生消费在新时期出现了诸多问题,消费观念多元化,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带有享乐主义倾向,消费不切实际,消费水平过高;受到校园环境以及校园周边消费场所影响,消费呈现出盲目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青年大学生消费现状,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能力情况,针对目前农村生源高校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消费观念问题和消费行为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正确引导农村生源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农村生源;高校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 F126.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90

一般认为,大学生的消费通常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以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先行行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生源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自信心较差、自卑感较强,在与城市学籍大学生的比较下,在学习、课外活动、所接触的新鲜事物等方面存在差距。一是学习中知识面较狭窄,在初高中时代接触现代教育手段较少,学习活动较为单一。二是课外活动中,农村生源地大学生在表现个人能力的文体活动、体育、演讲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在接触新鲜事物时,对于还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诸如不自信、自卑感、猎奇心理等导致了农村生源地大学生产生了攀比、盲目消费等问题。根据调查,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消费节奏快。从大学生消费状况来看,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较少,而用于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往往过高。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来说,自卑与不自信的心理,导致了许多错误的消费心理产生,使得他们过于想展现自己,“其他同學有的我也一定要有”的心理开始出现,盲目攀比,在调查中不难看出,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向别人借钱,甚至不惜使用信用卡和办理贷款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加强对人际交往的消费,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使用大量的金钱,他们大多认为感情需要物质的投资,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通常指的是在学习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但在消费的过程中,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逐渐出现了有害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和发展的问题。

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不良的消费观念。消费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更折射出消费者一定的文化素质。当代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诱使着许多人“一切向前看”,贪图物质享受,鄙弃高格调的精神追求,消费层次高档化,追求名牌,“高档货”,超额消费和超前消费,却忽略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些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不良影响。

2 家庭因素影响

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大多在青少年时期吃尽了物质匮乏的苦头,所以部分父母就存在补偿心理,不想让子女也吃苦头。因此,在消费上讲究高档,注意体面,部分家长的高消费观念和意识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对他们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

3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时期,没有理财的经验和过程。再加上农村生源学生自身为了满足于内心的自卑等负面心理,他们总是想法设法从外表的打扮和穿着上赢得别人的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往往是导致盲目攀比、负债消费的主要原因。

面对此类问题时可以给出以下对策:

一是发挥家庭作用,家长在面对一些问题时的做法以及解决方法会无形中影响孩子,如果一个家长树立了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去让孩子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当然学生与家长沟通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的沟通也有可能引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二是强化高校的管理,现在社会大力提倡节俭,但往往没有落到实处,高校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都与大学生消费存在着密切联系。学校应该加强对于行动主义的教育而不是停留在说教式的教育上。加强对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三是大学生在消费中一定要懂得感恩,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消费观,农村生源大学生不必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而产生自卑与不自信的心理,其生活的主要内容还应以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主。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这些也同样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和观念。

4 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宁.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特殊性及对策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杨志梅.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

[3] 黄晓娟.贫困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2,(15).

作者简介:杜幼楠,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九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和疏导方法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关于消费者对苹果消费行为分析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衬衫消费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