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准化可以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性研究学科,一般来说,无论是在何种行业中,要想实施科学的管理秩序,取得最佳的质量控制效果,制定标准化的行业发展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首先阐述了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的相关理论以及主要特征,并且立足于社会实际,分析了我国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该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更好地实现我国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研究;主要特征;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72
1 风景园林绿化
从广泛意义上而言,标准化制定标准和统一标准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其工作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行业分类越来越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规范的管理制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标准化的概念应运而生。运用到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行业中,更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规范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2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及其特点
2.1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根据对标准化意义的衍生,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工作,也就是将该行业中的经济、科技、管理等理念均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制定一套规范、统一的执行标准,并广泛沿用,从而能够在后续的生产工作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2.2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的主要特征
风景园林绿化本身性质较为复杂,涉及到各行各业中,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较其他行业而言较为严苛。其中,不仅需要考虑风景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又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学的合理性来操作,既囊括了风景名胜区,也包含精致古朴的微型盆景。不仅需要时刻关注园内绿化的美观性和生长状态,还需要考虑相关项目的建设质量,更加需要标准化的行业规范来进行约束和统一[1]。
3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早在20世纪末期,我国就已经制定了有关标准化法律条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模式规范统一的进度。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城市绿化问题,我国风景园林绿化相关法规系统正在逐步完善。相较于国际而言,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工作还不够成熟,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提出这一概念。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园林绿化标准化法律体系,涵盖建筑施工要求、操作指导、绿化植物质量及生长环境标准等多方面内容[2]。
4加强风景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
4.1建立健全适合国情的风景园林绿化标准化体系
构建契合我国社会实际的风景园林绿化标准系统,是进一步完善该行业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风景园林的绿化建设时,必须制定严格的规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进行系统归类,制定由急到缓的工作顺序,抓牢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侧重点,通过系统的检测避免出现遗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4.2加强风景园林绿化标准化的科学研究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域之间的客观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城市布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国际形势相比,我国的人文风貌、地域风情等内容丰富,各地之间条件不一。因此,做好我国风景园林的绿化标准化工作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各地的不同条件,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制定个性化的工作计划,才能够将標准化工作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3]。
4.3 加强风景园林绿化标准化的宣传和贯彻工作
风景园林绿化的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提升宣传是首要渠道,通过改变人们的既定观念,通过有力的宣传和引导,树立起工作人员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积极配合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从现有的风景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模式来看,有两个问题比较明显:一是指令的下达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宣传力度的不足,使得基层工作人员不能充分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管理人员对于实际工作情况不了解,这使得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往往缺乏合理性[4]。
5结语
风景园林绿化的标准化工作意义非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相关政府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健全制度、吸收先进理念、注重科学研究几方面出发,致力于促进风景园林绿化行业的进步和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凯.基于风景园林的视角探究城市绿化发展——以西安为例[J].现代园艺,2014,(12).
[2]徐朱峰,孙益丹.关于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分析及其现状探讨[J].现代园艺,2013,(06).
[3]李毅,曾春祥,王冰,罗锐球.广东省东莞市园林绿化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3,(02).
[4]张凯旋,王云.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J].中国园林,2018,(11).
作者简介:董哲,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