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省级卫生城和生态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清收还林、防护林植造、村屯和水系水体绿化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截至目前,完成清收还林2048亩,三北五期防护林和农田防护林2344.8亩,坑口造林378亩。公路绿化19.87万株,村屯绿化5.22万株。辽河流域造林6.8万株。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三年造林绿化攻坚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下发了《伊通满族自治县三年造林绿化攻坚实施方案》《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方案》,明确了各部門工作职责。成立了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有关领导配合抓,部门组织协调,乡(镇)为责任主体的工作格局。
细致做好任务分解
紧紧围绕全县2018年秋季造林任务目标,明确造林地块,编制了秋季造林绿化、县级公路绿化、乡村绿化、水系水体造林绿化、村屯绿化、坑口造林等方面的分解表。按照水利部门负责水源涵养林和河岸两侧造林、交通部门负责县级公路两侧造林、各乡(镇)街负责本乡(镇)村屯道路和村屯的分解表。按照水利部门负责水源涵养林和河岸两侧造林、交通部门负责县级公路两侧造林、各乡(镇)街负责本乡(镇)村屯道路和村屯造林、林业局负责国有林场造林等方式,各乡(镇)街、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面协调推进秋季造林绿化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原则,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投入、吸引外资、社会投资及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营造多元化投入、社会化造林的新机制。秋季造林总投资949.7万元。争取到上级投资农田防护林工程6.4万元和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211.9万元。县财政投资731.4万元,清理路边沟、修建植树台,今年计划投入450万元,主要用于5条县级公路140公里,351条乡村公路1269公里,“四好公路”示范段65公里,自然屯屯内路1100公里。同时,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承包租赁投资造林。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选择交通区位优、基础条件好、组织力量强的行政村,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打造新精品环线,通过打造典型、树立标杆,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格局。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有效形式,组织有关县级领导、所有乡(镇)党委书记、相关部门领导到县内路边沟和植树台标准段进行学习,增强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各乡(镇)在已有环线基础上,共打造新环线17个。
督导考核严准细实
为保证秋季造林绿化任务顺利完成,县政府同各乡(镇)分别签订了三年攻坚造林绿化及秋季造林绿化责任书、2018年秋季造林绿化任务目标责任书,从任务目标、技术规程要求到苗木合格率、检查验收、资金兑现、监督考评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县委督查办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造林绿化工作微信群,各分管县级领导深入各乡(镇)、村屯进行明查暗访,随手拍下问题照片上传到微信群,并督促落实整改。
(本刊通讯员 赵明日 张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