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剧本是指以文字来描述微型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及其动作内容的一种新型剧本形式。场景描写、人物、对话与动作描写构成了它的基本要素。
悬疑电影是指充满悬念,利用电影中人物命运的曲折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或者无法看清的结局真相,吸引观众注意力并能引发后续思考和讨论的一种电影类型。人们经常将惊悚电与恐怖电影混为一谈,因为惊悚电影时常会引起观众的恐惧心理,恐怖电影也会有许多惊悚的成分,但两者还是有细微的差别。一般来说,普通恐怖片注重外在的感官刺激,而惊悚悬疑片则强调内在心理的紧张和参与,给人一种更高级也更深层的观影审美体验。悬疑惊悚电影将悬疑、惊悚两种元素合二为一,依靠悬疑的氛围为观众营造惊悚的感官冲击,既有直面感官的刺激画面,又有环环相扣的缜密推理,两种因素的互相结合将观影效果提升到极致。
微电影剧本的创作者除了要深入了解生活实践,塑造最真实的人物形象,还原现实生活的本质,更要对创作活动的规律性进行正确的认识与把握,从微电影创作活动的个性特征出发,探寻其创作实践背后的共同特征。
一、主题鲜明,立意新颖
主题是微电影的灵魂,深刻的主题在于对其思想性的挖掘与人性的探讨。立意决定一个作品的高度、广度、深度,是微电影剧本创作的命脉。立意的关键在于要将小事件、小人物放置到大的时代背景中从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悬疑惊悚类微电影由于其自身的悬疑推理、惊悚刺激等特点,立意大多是跟生命、自由、人性、罪與罚等紧密联系的。《九号秘事》中《最后一口气》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描绘出在金钱利益面前的人格堕落,现实人性的丑恶嘴脸在协同共谋的杀戮中被演绎到极致,令人毛骨悚然而又陷入深思。
微电影《八号囚室》讲述了一个好奇害死猫的故事:新来的年轻囚犯和一个老人被共同关押在八号囚室,囚犯因为好奇,不顾老人的劝阻,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红木盒子,惊奇地发现盒子就是他们的囚室本身。囚犯向盒子里伸手,囚室中便出现了一只巨大的手,打开盒子,囚室的上顶也随之打开。囚犯由此产生了逃跑的念头,但当他打开盒子,跳出房顶,向着自以为的自由奔跑时,殊不知他在老人的面前变成了一个蚂蚁大小的人,老人轻轻松松便用一个火柴盒把囚犯盖住了,当老人打开抽屉将火柴盒扔进去的时候,抽屉里有若干个一模一样的火柴盒!好奇害死猫,害死猫的真的是好奇吗?好奇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好奇打开了人的深层欲念,最终人们被引向灭亡的深渊。
二、精巧的叙事结构
结构是微电影的骨架,悉德·菲尔德认为电影剧本逃不出“建置—对抗—结局”三段式的叙事结构。悬疑惊悚类微电影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调动观众的主动逻辑思辨和语义分析,随意组合的剧情给故事存留了更大的生存和想象空间,使故事更加复杂多变,诡谲莫测。非线性叙事作为一种套层式叙事结构,由表层和里层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的故事构成。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戏中戏”,套层式结构在表层和里层故事的互文关系中建立戏剧张力,或通过可靠叙事与不可靠叙事使表里互相解构、颠覆,或在表现现实和梦境、幻觉等不同维度事件中建立表里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微电影《八号囚室》中,囚室里装着红木盒,红木盒装着囚室,盒中盒,戏中戏,精巧的叙事结构对推动影片叙事意义深远。
循环式叙事结构即影片的开头与结尾在结构上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回环往复特征的结构模式。循环式结构是诸多非线性叙事结构中较能体现蒙太奇艺术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结构中,时间获得了全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在叙事层次上的精巧编排对时间进行重构,以时间回环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制造曲折复杂、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来俘获人心。英国短片《Mouse-X》是一部无限循环的悬疑惊悚微电影。音乐声响起,一个男人在陌生的房间里醒来,房间里还有一只小白鼠。男子查探四周,听到房间的一边有动静,他钻到发出动静的那个洞里。此时,一个人推开门进来,他看到了来人的一双脚。男子从洞的另一头钻出来,发现这个房间跟他原来呆的那个房间一模一样。影片中所有人都只是主人公自己,他听到动静从而钻到洞里,那个动静是由另一个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洞里看到的那双脚也是自己的,他打晕自己也被自己打晕,始终在自我游戏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所有情节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像一个永远也无法逃脱的怪圈,令人毛骨悚然。
三、合理的悬念铺设
情节是微电影的血肉。传统电影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描写,但微电影由于时长的限制,将重点放在故事情节的铺设及矛盾冲突上,人物的刻画反而放在次要的位置。悬疑惊悚类微电影的情节由悬念支撑,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深陷泥潭,绝望而无助。例如,《黑镜》系列中的《白熊》,故事的开端便是一个失忆的女子在一栋陌生的房子里醒来,她如此渴望获得帮助,但周围的人完全无视她的请求,并且全都拿着手机拍她。影片巧妙的情节悬念铺设,引导观众只能跟着主角一起逃亡,悬念贯穿在整个情节链条中,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
叙事可以通过控制故事内容的信息而达到强有力的效果,限制性叙述易于给观众创造出更大的好奇心和惊讶,可以帮助影片架构悬念。限制性的情节既能设置悬念,也能很好地营造影片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微电影《调音师》的开篇便是一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一个弹钢琴的男子赤裸着上身,引发观众的悬念猜想。影片采用倒序的方式,剧情结合画外空间所营造的视觉外化在后续的情节中逐一展开。影片的结局揭示了开篇的困惑,主人公无意间闯入谋杀案现场为客户的钢琴调音,谎言在一次次试探中终被揭穿,命运的轮盘急转直下,上演了一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戏码。同时,情节常常有意误导观众而生成悬疑,例如,影片《太迟了》从主人公清洗手上的血迹起始,脱落的毛发、锋利的牙齿、爆出的指甲,不断误导着观众的想象,创造出颇具恐惧气氛的影片悬念,直到电话响起,真相让人啼笑皆非。在具体的悬念设置与情节铺设中,细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影《调音师》在主人公误入凶杀现场时有一个关键性细节——邻居的探头观望。邻居是以与观众同等的上帝视角推动主人公进入谋杀现场的,这一细节的展现不仅强化了观众的紧张情绪,同时也为后续的影片开放式结局埋下伏笔:凶手会在明知邻居知情的情境下继续杀人吗?抑或是邻居也终将死于凶手的阴谋之下?一个个疑问在观众心中萦绕,体现出强烈的情绪共鸣与
剧情张力。
四、细腻的人物展示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集中形象化表达,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故事的语言和动作都需要依附人物,影片的主题更是由人物直接或间接传递。微电影的人物设置精简、关系明了,悬疑惊悚类微电影大多直击人性弱点,主人公倾向于人性缺失、精神分裂或心理变态者。人物内在性的形成——撰写人物小传。这属于剧本写作的准备阶段,包括人物的性别、家庭、自身、感情、关系、梦想与现实或职业等,各种因素的集合决定了人物的内在。人物背景的设计有利于对人物特性的把握,而人物的世界观由人物的背景经历所决定。微电影由于时长限制,人物的过去经历多不会在故事中展现,但是创作者在创作时要有全局观,从而使角色形象具有社会真实性,避免扁平化的人物塑造。悬疑惊悚微电影的角色——主人公或者次要角色多會经历一些巨大挫折来促使其性格的转变,例如,微电影《调音师》中主人公原本是一个钢琴天才,但比赛的失利使他的生活瞬间坠入深渊,从而引发了他性格的转变,变得懦弱、虚伪与贪婪,打着盲人的幌子博取人们的同情,甚至窥探他人的生活,最终陷入生命危机。
人物外在性的展示,首先要确定人物的需求,而后不断充实,润色,直至有血有肉,充满人性。英国MINI电视剧《九号秘事》第一季最后一集《地狱折磨》中,剧情最初便向观众明确了主人公的需求——小女孩需要在主人不在的时候照看一整晚房子,从而获得报酬,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发生的,此行为动机构成了整个情节链的开端。动作即是人物,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它的基本构成是动作。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特性,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关键性选择决定剧情的走向,引发事件的高潮。《地狱折磨》中主人在临走时告诉小女孩:楼上住着他们的大哥,除了大哥摇响床边铃铛的时候一般是不用特地照看的。但这个铃声从来没有响起过。主人一家走后,城堡里发生了许多诡异的事情,小女孩决定离开这个让她感到不安的城堡,此时铃声响起,小女孩即将要做出的关键性选择决定着剧情的走向,是离开还是上楼查看,便是她命运的转折点。
五、剧情跌宕,跳跃感强
在微电影剧本创作中,故事必须进行高度浓缩,情节须以人物以及矛盾冲突为核心,按照一定的叙事结构循序展开。情节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推动人物展开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悬疑惊悚类微电影凭借其怪诞且跳跃的情节、可怖的场景和灵异事件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好奇心,成为大众文化中恐怖迷恋现象的重要载体。例如,微电影《太迟了》讲述了一个正常人转化成吸血鬼的过程,大多采用中近景、特写的镜头,通过淋漓的鲜血、脱落的毛发、尖利的牙齿与指甲等恐怖画面来营造一种悬疑惊悚的氛围,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引发观众的内在思考:他为什么会变成吸血鬼?他变成吸血鬼后会去杀人吗?直到故事的最后,电话响起,成功转化的“吸血鬼”一句“我们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吸血鬼了”,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只是去参加万圣节或者一个化妆舞会。《克里斯汀的12天》的剧作开头是男女主人公在圣诞节相识的情节,接着剧情沿着男女主人公的交往、结婚、生孩、离婚以及复婚的情节脉络间断展开,整个电影时长不到半个小时,但情节是完全跳跃的:女主角每打开一扇门,时间场景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最终的谜底揭示:这些不过是女主角在濒临死亡时的片刻回忆而已。
(湖北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李志方(1985-),男,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影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