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摘要:在日本,猫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下,不知不觉中已成日本民族的一部分。像上世纪初文坛巨匠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本世纪初流行的《夏目友人帐》等作品,折射出日本人对猫独特的感情。日本人的性格讨厌热闹喧哗的环境,不喜欢和人推心置腹,更讨厌别人擅自推测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们喜欢猫,想要成为像猫那样优雅而安静的存在,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被巧妙地隐藏起来。根据这种性格上的类似性,日本人把自己的感情以猫为载体,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说明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和从中探究日本民族的特点,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猫文化;日本人;民族特点
中国人谈到猫,除了觉得它能抓老鼠,能做宠物外,好像没有多余的感情和话题。而在日本,猫的形象遍布文学作品、荧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文学中的猫为例,《吾辈是猫》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故事以英语教师苦沙弥家饲养的猫的视角,描写了苦沙弥老是一家和他的门生、朋友们的生活,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他通过猫的视角,敏锐地观察人生百态,思索贯通古今东西文化哲学,探讨人类的内心;《猫的事务所》是宫泽贤治生前发表的众多童话之一。在轻便铁道停车场附近,有一个以调查猫的历史和地理的第六事务所。在那里有领头的黑猫事务长,1号书记白猫,2号书记虎猫,3号书记三色猫,还有4号书记灶猫。灶猫虽然被其他3个书记欺凌,依靠黑猫的支持,它依然坚持不懈的工作,并帮助其他书记的工作。但是有一天,灶猫因为生病请假了一天,3个书记就在黑猫事务长面前说了灶猫的坏话,连黑猫都开始讨厌灶猫,于是取消了灶猫的工作。看到这种情况的狮子就命令解散事务所,故事作者以“我也基本赞同狮子的做法”,结束了故事;《夏目友人帐》是日本治愈系动画代表之一。主人公夏目贵志和妖怪猫咪老师一起,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奇异、悲伤、怪诞而又温暖的故事,妖怪猫咪老师起初为了得到友人帐以招财猫的形象作为他的保镖与其在一起,可却逐渐成为生活上于夏目相依相伴的朋友,被夏目看作为珍贵的家人。用招财猫的形象出现是因为它之前被封印在一只招财猫的容器中,在夏目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变回强大的妖怪而将其保护,是非常受欢迎的动画形象。在日本,猫的形象贯穿人们的生活各方各面,不胜枚举。不过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几千年前,猫作为重要的家畜被饲养,初次登场是在奈良时代,被人类视为神物,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饲养,普通老百姓即使喜爱,也没有获得的机会。明治初期,猫在全国普及;明治中期人们对猫的喜爱形成浪潮。推进了关于猫的很多精细的研究,很多与猫相关的玩具,文学作品,绘画相继问世。如果一句话总结这个漫长的演变历史,那可以说人类对猫的印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讨厌猫,猫的形象不祥;另一个阶段是,猫是人类的好朋友。而这一变化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思想意识的变化,对猫的忌惮和误解不断揭开,旧时的迷信思想土崩瓦解,猫的温柔形象也越发深入人心,成为日本全民宠物。
猫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第一个是猫的形象要达到一定数量。在日本,与猫相关的语言,传说等,和其它民族相比,达到惊人的数量。比如在用词造句上,表达相同的意思,汉语侧重使用狗,而日语通常用猫。并且,不只是在文字和传说上经常使用,在文学界,漫画界,各种各样形象迥异的猫的形象层出不穷。也就是说,以猫为模特表现出来的事物的数量非常多,而且这些形象分布在各个领域。第二个条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所产生的文化,反过来对人类的思考和社会生活等产生影响。比如说猫又的例子。猫又是人类根据猫的神秘性创造出来的妖怪。过去日本人因为对猫有不解的地方,产生了恐惧。把猫神秘化后创作出猫又的神话。就这样,与猫相关的传说在人类的联想中渐渐扩大了,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本与猫相关的研究渗透到生活的各方各面。在网上能搜到很多的相关信息。比如在日本雅虎上有《猫的小知识》专题,几乎包含了与猫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黑江龙雄所著作的《猫的文化史》中,从猫文化形成的历史,文化作品,对语言的影响这三个部分探索猫文化,在让我们了解有趣的文化现象的同时,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认识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
上文写了很多猫文化相关的内容,透过这些内容,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形成猫文化的原因以及从中折射的日本民族性。
第一是日本人的生活环境。日本是个岛国,四面被海包围,国土的三分之一被山地覆盖,人口密度非常高。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而从前的种植技术很有限,收获量不足以让每一人都能吃饱。但同时猫没引进之前,鼠患非常严重,把人类的口粮吃了很多。猫的出现对长期忍受鼠患的人类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彻底解决了鼠患,保护了粮食。猫凭借高超的捕鼠技能,成功成为靠水稻种植生存的日本民族的大救星。同时日本人还把猫作为“蚕之神”,因为老鼠不仅吃大米,还吃蚕的卵和幼虫。所以,在那个男耕女织的时代,日本人对猫的感情,由最初的感谢渐渐发展为精神崇拜。
第二是日本人的民族心理。日本人从远古开始,就很崇拜舶来品。猫最早从中国引进,被称之为唐猫。数量稀少,能饲养的人都是社会上地位和权力较高的阶层,猫就被神圣化和高级化。据《枕草子》记录,一条天皇和定子皇后非常喜欢猫,直接赐予自己的爱猫命妇品阶,可见对猫的喜爱程度。随着猫队伍的壮大,猫由皇室专有动物,演变为普通家庭也能饲养。明治时期日本人对猫的饲养热情达到顶峰,有资料统计单就东京市内,饲养的猫数量达到25568只。其次,日本民族有其独特的审美观,而猫的外形和性格符合日本人传统的审美观点。猫安静沉稳,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独立,超脱于世事之外,喜欢自由的生活,这和日本人追求的人生观不谋而合。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特点。比如说公司里的职员,每个人都严格按照标准穿着制服,女性用温柔的声音和人打招呼。日本人也不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的情绪,不想让别人看出来自己在想什么。所以中国人爱说的相由心生对日本人就不怎么起作用吧。
第三是日本的民族性。我们在上文中写了很多方面表现日本人对猫的喜爱,倒不如说是写了日本民族对事物独特的视角和感觉。正是因为日本民族具备特有的观察力和感情,日本的猫文化才能得到壮大和发展。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幻想力,同时又称自己是世界上孤独感最强的国家,在这种孤独感的包裹下,他们与猫的共生得到放大化的发展,另外对死亡的思考也和其他民族有很大差异,在日本,说到死亡,自然不能不提武士道。武士道中对死的考虑就是领悟死亡。武士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不怎么怕死,至死也要对主君保持绝对的忠诚。这样死亡让武士们找到了死亡的价值所在。这对以后的日本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如果一个人自杀,会被人看不起,觉得是逃避责任、有病的人。而在日本,自杀率很高,因自杀而死亡的人,不会被社会谴责,而是会认为他们向生而死。猫在面临死亡之时,会找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静悄悄的死去,被日本人称为“死亡的美学”,在猫的行为上寻找与自己契合的价值观。
本论文以日本社会各种各样的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日猫文化对比、古今两个时期日本人对猫的印象的分析,说明日本猫文化形成的原因,探究日本民族的特点。但是文化的范围是浩瀚的,笔者查阅各种资料,与猫相关的绘画,小说,动画,纪念物,语言等是十分丰富的,还有很多没有在论文中体现的东西。同时,不是日本人的笔者在把握日本人的文化和心理时,可能有很多的偏差和错误,受自身知识不足的制约,没有更深的去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要求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扬长避短,发掘更加有价值的知识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勒卫卫.走进日本[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秀华.日本猫文化情节及其文化折射[N]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报,2004.
[3]夏目漱石.『吾輩は貓である』出版社『ホトトギス』[J].1905.
[4]金崎肇.『猫の百科事典』出版社 日本猫愛好会[M].1965.
[5]黒江龍雄.『猫の文化史』掲載誌名 児童文芸[J].掲載巻53掲載号5 2007.
[6]ウィキペディアの「日本猫」[CP].2012.
[7]植木裕幸『子猫かわいい』出版社 どうぶつ出版[M].1993.
[8]「中国網日本語版(チャイナネット)」[N](2010年5月27日).